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劲总动脉早期结构改变在扩张型心肌病(DCM)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DCM患者和正常健康人颈总动脉弹性和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比较两者劲总动脉弹性(Ep和β)和IMT的差异,分析IMT与Ep及β相关性。结果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期内径和舒张期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Ep、β和IMT均显著高于CON组(P<0.001),而内径差也显著低于CON组(P<0.001)。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中性别构成比在Ep、β和IM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组中IMT与Ep(r=0.62,P=0.006)和β(r=0.65,P=0.003)分别正相关;DCM组中IMT与Ep(r=0.82,P<0.001)和β(r=0.80,P<0.001)分别正相关。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劲总动脉IMT增厚,动脉弹性降低,检测上述指标对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29个癌结节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多发于40~50岁,约占44%,男女比例为1:1.25.多为单侧发病,亦可双侧癌变,极少数发生在锥体叶.乳头状甲状腺癌以低回声为主,约占66%.约38%的癌结节出现微小钙化.约76%的癌结节边界清晰.乳头状甲状腺癌结节直径>1.0 cm组微小钙化发生率及液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径≤1.0 cm组(P=0.010 9,P=0.006 83),而低回声发生率要显著低于直径≤1.0 cm组(P=0.032).32%(8/25)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6例(24%)患者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在超声没有诊断颈淋巴结肿大的17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有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时于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直径、边界、回声、微小钙化、液化及颈淋巴结等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原发性乳头状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UCG)对右心占位性病变(RHO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的48例RHOL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UCG以及病理检查确定病变位置和类别。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UCG对RHOL类别的诊断符合率。结果:RHOL分布位置:与上下腔静脉比较,位于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的RHOL比例(6.25%比31.25%、29.17%、33.33%)显著增多,P均0.01。RHOL类别:恶性占位的比例显著高于血栓、黏液瘤(54.17%比20.83%、25.00%),P均0.01。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UCG对血栓、恶性占位、黏液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92.86%和100%,三者无显著差异(P=0.220)。UCG共检出心包积液18例(37.50%),其中2例(4.16%)经病理诊断为良性血栓性病变,其他16例(33.33%)为恶性RHOL侵袭右心系统产生,包括2例(4.16%)原发性,14例(29.17%)为其他部位恶性病灶心脏转移。结论:RHOL主要有血栓、恶性占位、黏液瘤等三种类型,其中恶性占位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多来源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UCG诊断RHOL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维生素C静脉输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于维生素C静脉输注前后,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维生素C静脉输注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16.8%±2.9%)明显高于静脉输注前(5.8%±2.7%,P<0.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23.1%±4.6%)与静脉输注前(22.3%±4.2%,P=0.2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C静脉输注可以恢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老年良性肝脏肿块患者,均患者行肝脏病灶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超声诊断,以病灶解剖病理和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与标准比较,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80.68%、特异度为79.63%、灵敏度为81.05%。术中行超声诊断引导病灶切除术进行,术后超声诊断查漏发现新病灶28个。与标准比较,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4.20%、特异度为92.59%、灵敏度为94.77%。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明显高于术前诊断(P<0.01)。结论围术期超声诊断可以指导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癌灶清除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Eotax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激素治疗前后Eotax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运用HPIAS-2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激素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进行吸收度测定。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前,Eotaxin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中;激素治疗后,Eotaxin在鼻息肉组织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显著降低,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抑制鼻息肉组织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Eotaxin蛋白的表达,减少嗜酸粒细胞募集和活化,从而减轻鼻息肉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反应程度,可能是其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MTC患者的34个癌结节超声诊断。结果 MTC多发生在甲状腺中上部;34个癌结节中卵圆形者24个;部分或全周性被膜或被膜样结构者26个,无被膜者8个;均匀低回声者8个,非均匀低回声者26个;微小钙化者17个;10例MTC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发现微小钙化。结论超声检查对于MTC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分析肥胖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表达过程中对肝脏内糖类代谢、脂类代谢及某些代谢信号调控的影响,探讨肥胖相关基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007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164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07 个结节),分析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特点并对比良恶性结节征象差异.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呈多发性,形态及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一,结节间存在散在点状强回声及条带状回声;甲状腺腺瘤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轮廓清楚,周围常伴低回声环,回声或稍强回声,结节周围组织正常;甲状腺癌结节呈球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规则,呈毛刺状向外生长,结节内部多为低回声,内部多有点簇状钙化,缺乏完整声晕,结节内部血流较丰富,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频谱表现为高速高阻力动脉血流频谱;出现淋巴结转移时肿大淋巴结呈圆形或分叶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数目、形态、边界、声晕、回声、微钙化、血流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