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能谱扫描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前置迭代算法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病理证实的100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经Revolution CT能谱扫描联合ASIR-V前置迭代算法重建,即低剂量能谱扫描,一组行常规能谱扫描。测量结节CT值及标准差(SD),记录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及扫描长度,计算结节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对结节的显示行主观评分。测量结节双期碘水基值及40 keV下CT值并计算能谱曲线斜率。结果 (1)两组间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CT值,双期SNR、CNR值、碘基值、水基值、40 keV下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低剂量能谱CT扫描肺结节CTDIvol、DLP、ED值均较常规能谱CT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肺结节主观评分均在3分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扫描方案A组动脉期100 kV,门静脉期120 kV,B组动脉期120 kV,门静脉期100 kV。各组管电流均固定为250 mAs。A组动脉期和B组门静脉期采用IMR,A组门静脉期和B组动脉期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动脉期,100 kV,IMR),B1组(动脉期,120 kV,FBP),A2组(门静脉期,120 kV,FBP)以及B2组(门静脉期,100 kV,IMR)。分别比较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 [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 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有效剂量A1组较B1组、B2组较A2组明显下降(t=11.05、11.64, P<0.01)。低对比分辨力、病灶边缘锐利度A1优于B1组、 B2优于A2组(Z=6.391、3.200、6.559、3.409, P<0.01),图像失真和诊断信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A1组低于B1组,B2组低于A2组(t=12.889、15.163, P<0.01),SNR和CNR A1组高于B1组,B2组高于A2组(t=15.458、1.325、15.308、3.136, P<0.01)。结论 与常规管电压FBP重建相比,低管电压联合IMR重建可显著降低肝脏增强CT的辐射剂量,并提高其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盆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临床特点、CT 表现及其与病理的联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 pPNET 的 CT 表现、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1)所有患者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2)23例病灶 CT 表现多为大小不一、边界模糊的肿块影,平均直径约10.72 cm;9例呈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2例见小片状出血灶,4例出现点状钙化。CT 增强后多数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囊变、坏死更明显。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周围侵犯或远处转移,5例合并癌栓形成,4例见肿瘤滋养血管。(3)免疫组化示19例 CD99表达,11例 CD56表达,12例 Vim(波形蛋白)表达,11例 Syn(突触素)表达,4例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4例 FLI-1表达及4例 EMA(上皮细胞抗原)表达。结论腹盆部pPNET 发病年龄较小且恶性程度高,常为较大不均匀肿块,多伴囊变坏死,浸润性生长,增强后实性成分多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4.
概念 创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PTARF)是创伤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常由复合因素所致,能发生在创伤时,亦出现在其后的治疗过程中。病理变化虽属可逆性的,但诊治不当死亡率极高。病人具有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突然少于1~2毫升,血尿素氮和肌酐显著上升的特征。并有由此而致的氮质血症、体液过多、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创面延迟愈合及凝血机制失常等表现。故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多变的临床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CT征象与癌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平扫、动静脉期双期增强的大肠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MMP-9及TIMP-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CT征象上肿瘤的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与MMP-9及TIMP-1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大肠癌侵袭和转移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MP-9及TIM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平片诊断的4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MSCT)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COA(18例)和IAA(3例)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方法及后处理对其病理分型与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1)18例COA术前CT均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100%.对合并的畸形,如单心室、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骑跨、大动脉转位、体肺侧枝循环术前CT均正确诊断,有2例二尖瓣狭窄、1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肺动脉高压(PH)、1例室间隔缺损(VSD)及1例房间隔缺损(ASD)漏诊.(2) CT诊断3例IAA,均为A型,均合并有VSD、PDA及PH,除1例ASD漏诊外其他畸形与手术完全符合.结论 64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对于COA和IAA及其合并的其他畸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而可作为患者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低对比剂剂量、低对比剂注射流率技术的个体化注射方案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按照公式对比剂剂量=体质量×0.6ml/kg、流率=对比剂剂量/(5+扫描曝光时间),计算对比剂剂量和流率;对照组:对比剂50ml,流率5.0ml/s。2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扫描,比较2组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注射对比剂剂量和对比剂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组图像SNR、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率≤70次/分、70次/分心率≤80次/分及心率80次/分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个体化注射方式可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患者23例,采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为50%[标准(SD)和高清(HD)]进行图像重建,再对原始图像采用DLIR分级处理,共4组重建算法图像:ASiR-V 50%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