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地区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产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情况,确定其基因型,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鉴定分离菌株,进行ESBLs检测;PCR扩增blaSHV基因;对PCR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171株多药耐药的肠杆菌科中共有26株菌携带blaSHV基因,PCR产物经测序共检出5种基因型:9株携带SHV-28、7株携带SHV12、7株携带SHV-1、2株携带SHV-11和1株携带SHV-5;RAPD结果显示,19株肺炎克雷伯菌有6种RAPD类型,5株阴沟肠杆菌分别为不同的RAPD类型.结论 SHV-12是湖南地区主要流行的SHV型ESBLs,并且在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菌株间的克隆传播,未发现产SHV型ESBLs的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2.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培养法28例阳性,阳性率为46.7%;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38例,阳性率63.3%,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24.7620,P<0.05).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68.84±21.28)pg/ml,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31.94±10.65)pg/ml,20例健康对照组两法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表明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6040、2.0978,P<0.05),而且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深部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t=2.347,P<0.05).结论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在肿瘤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实验组800例癌症患者标本(肺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各200例)及对照组195例非癌症患者标本(102例健康体检及93例非癌疾患),采用BXTM试剂盒比较BXTM浓度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同时收集各100例四种癌症患者标本,动态监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BXTM的浓度变化。结果血清BXTM浓度对恶性肿瘤的总体敏感性为75.38%,特异性为82.56%;实验组各肿瘤阳性率均>70%,其中肺癌最高达78.0%,宫颈癌最低为73.0%,实验组各肿瘤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四种癌症患者BXTM浓度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0~15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BXTM浓度检测可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可作为病情及疗效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ICU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和ICU非AKI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素、肌酐、尿酸及β 2-MG的水平,研究Cys C在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CU AKI患者37例和ICU非AKI患者20例的Cys C、尿素、肌酐、尿酸和β2-MG,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Cys C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的AKI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较ICU非AKI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尿素、肌酐、尿酸和β 2-MG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16,P<0.01、r=0.552,P<0.01、r=0.569,P<0.01、r=0.360,P<0.05;1/Cys C与eGFR呈正相关,r=0.733,P<0.001;与AKI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证实Cys C在AKI的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结论 血清Cys C可以做为ICU病人发生AKI的诊断指标,为AKI的及时诊断、肾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临床更好的把握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和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为胃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80例受试者,其中胃癌患者40例,健康者4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TAM含量,分析联合检测血清PG和TAM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TAM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PG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单检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及PGⅠ/PGⅡ)、TAM敏感性分别为75.00%、77.50%;特异性分别为72.50%、87.50%,两者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敏感性为92.50%,特异性为70.0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与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筛查胃癌优于PG或TAM单筛,可明显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TEM型耐药基因的检出及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54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DDS)进行ESBLs表型确证,多重PCR.法扩增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TEM特异性引物对其整个开放阅读框进行扩增并对PCIL产物测序,通过BLAST分析确定基因型;并对携带有TEM基因的革兰阴性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进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多重PCR扩增,105株肠杆菌获得阳性结果,其中85株菌携带TEM基因,26株菌携带SHV基因,10株菌携带OXA-1基因;6株非发酵菌获得阳性结果,均携带TEM基因,且全部为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携带blaTEM耐药基因的菌株所含RAPD类型:大肠埃希菌12种,肺炎克雷伯菌6种,阴沟肠杆菌7种.结论 TEM-1型β-内酰胺酶是湖南地区主要流行的TEM型酶;大肠埃希菌产TEM酶情况尤为突出;在同一医院以及同一病区存在TEM-1型β-内酰胺酶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某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和医院环境中MRSA的污染情况,研究临床和相应环境标本中MRSA的同源性,寻找MRSA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法采用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头孢西丁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ec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MRS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58.54%(24/41);环境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38.10%(16/42)。MRSA菌株经RAPD扩增后均可见数量不等(4~6条)的条带,分型率达100%。经聚类分析,24株临床MRSA菌株分为4型,其中以RAPDⅠ型为主(14株);16株环境MRSA菌株分为3型,亦以RAPDⅠ型为主(13株)。烧伤科与神经外科各有4例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分离出同源菌。结论该院临床标本及医院环境标本中MRSA分离率较高,RAPDⅠ型MRSA为其主要流行株且存在RAPDⅠ型MRSA菌株克隆传播。外源性途径是MRSA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临床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WHONET 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 841株临床分离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占28.5%(2 237/7 841),革兰阴性菌占55.7%(4 369/7 841),真菌占15.8%(1 235/7 841)。革兰阳性球菌居前五位的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血液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3.7%和67.2%,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葡萄球菌,但分离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2.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3.0%,而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达40.0%和28.4%。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9.1%和12.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氟沙星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0%、7.6%和16.3%,对美洛培南耐药率达28.8%;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40%。结论该院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尤其是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出现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非发酵菌的增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在医院内播散和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G^-)杆菌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流行情况,并确定其基因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5年7月临床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G^-杆菌233株,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表型阳性株进一步进行CTX-M酶基因型的扩增,对PCR产物测序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中检出CTX-M型ESBLs,首次从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中检出CTX-M-14型ESBLs。结论该地区多种G肠杆菌科细菌携带CTX-M型ESBLs,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也能产生CTX-M型ESB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