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患者男,24岁。因四肢及腹部起红色斑块,周边隆起3年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肢胫前出现1元硬币大小红色斑块,微痒,未曾治疗,皮损逐渐增大、增多,渐发展至腹部,偶有痛痒感。既往有1型糖尿病病史10年,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治疗(具体不详),血糖控制不稳。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等内科疾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否认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4例GS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5.5岁,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最后均出现GSS典型的皮损及组织病理表现;患者有不同程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降低;3例皮损TCR基因重排阳性,1例阴性;予多种方法治疗后取得一定疗效。结论 GS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弹力纤维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本病治疗困难,其标准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归纳分析发热性坏死溃疡性Mucha-Habermann病(FUMHD)的临床、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皮疹具有多形性,临床有斑丘疹、丘疹、水疱、坏死、溃疡;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血管炎改变。血清学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或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阳性。经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和甲氨喋呤联合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逐步消退。结论发热性坏死溃疡性Mucha-Habermann病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对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水平与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京京城皮肤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CSU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CSU病情分级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59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7例),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CSU病情分级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DHEA-S、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OH)D、DHEA-S、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水平较低,血清IL-4、免疫球蛋白(Ig)E、IgG水平较高(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25(OH)D、IL-2、IL-4、IFN-γ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血清DHEA-S水平越低,IgE、IgG水平越高(P<0.05)。CSU患者血清25(OH)D与IL-2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CSU患者血清DHEA-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相关,血清DHEA-S水平的降低则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及病情的进展相关,也可能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