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扁桃体摘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扁桃体摘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观察组),与2010年前随机抽取的60例接受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得到痊愈,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6.4±0.7)d,平均住院费用为(6792±238)元;对照组患者也均顺利完成手术,得到痊愈,但术后发生出血2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2±0.4)d,平均住院费用(8237±323)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扁桃体摘除术后,通过对患者的严密观察以及周到、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恢复速度,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正>【据《Gut》2013年12月报道】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长期预后:一项多中心、国际性分析(作者Hart PA等)在过去十年已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慢性胰腺炎中一种可治疗的疾病类型。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Hart P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几个学术机构中AIP负担,对于AIP采用国际公认诊断标准,并能够描述长期结果,包括器官累及情况、治疗、复发率和远期后遗症。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23家机构参加了这次跨国分析。一共有1064例[1型(n=978)或2型(n=86)]AIP都符合国际公认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郑州地区脑瘫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治的223例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23例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照组在孕期感染性疾病、辅助生殖妊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所占比例显著...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KD)对全面性发育迟缓(GDD)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情绪和社会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住院的GDD患儿随机分为K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最终常规治疗组37例和KD治疗组40例纳入研究。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康复训练,K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酮饮食改良Atkins治疗方案。治疗前及治疗后3、6、9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Gesell发育量表、中国幼儿情绪性及社会性发展量表(CITSEA)/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评估,比较2组之间神经行为发育、情绪和社会行为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6、9个月两组患儿Gesell评分比较,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言语3个能区的评分,KD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6、9个月两组患儿CITSEA/CBCL评分比较,KD治疗组改善情况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9个月KD治疗组S-M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KD治疗期间,6例患儿出现腹泻症状,1例出现轻度泌尿系结石。结论 KD治疗可改善GDD患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及情绪和社会行为,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基于感知觉训练的运动疗法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痉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儿均采用康复训练和BTX-A注射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增加运动疗法融合感知觉训练。常规运动训练和运动疗法融合感知觉训练均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 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第2个疗程结束后和第4个疗程结束后采用感统评估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88)、儿童平衡量表(PBS)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腘绳肌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结果 第2、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和对照组的MAS评分、GMFM-88评分、P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第2、4个疗程结束后上述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第4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一过性肌无力有24例(77.41%),观察组一过性肌无力有15例(45.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动疗法融合感知觉训练联合BTX-A注射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肌肉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同时还可降低药物注射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CPR)患者的临床资料、救治过程和预后情况,探讨影响ECPR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以及低血流时间对ECPR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ECPR的患者,依据是否复苏成功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探讨低血流时间即开始常规心肺复苏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上机运转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男性36例(58.1%),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内(55例,88.7%),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37例,59.7%),经ECPR后存活出院16例,存活率25.8%。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年龄较小[52(46,58)岁比63(55,69)岁]、初始心律为心室颤动的较多(43.8%比32.6%)、低血流时间较短[24.5(12,26)min比48(31,53)mi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较少(50.0%比63.0%)、ECMO使用时间较长[5(4,6.5)d比0(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