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及基础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 6例确诊的UAP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组 (在基础治疗上加低分子肝素 )、氟伐他汀组 (在低分子肝素组加用氟伐他汀 )。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及氟伐他汀组对UAP近期疗效皆显著 (P <0 0 1) ,但氟伐他汀组对UAP远期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组 (P <0 0 5 )。结论 早期应用氟伐他汀对UAP的远期疗效明显 ,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学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学相关因素,探讨其与环境、微量元素及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DCM(DCM组)及60例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人心肌抗体-IgC(AMA-IgG)、柯萨奇B组病毒-IgG(CBV-IgG)、腺病毒-IgG(ADV-IgG),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两组血清微量元素。结果DCM组人AMA-IgG、CBV-IgG及ADV-16;阳性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CM组血清铁、铜、锰、钙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DCM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血清铁、铜、锰、钙浓度升高与DCM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寻找一种适宜应用的进展型脑梗塞诊断和防治的模式。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72小时内临床症状进行加重及72小时后复查脑CT梗塞灶扩大者作为进展型脑梗塞进行研究。结果3522名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梗塞2583人(73.35%),96人确诊为进展型脑梗塞,占3.72%。脑梗塞患者死亡率为4.1%,96名进展型脑梗塞患耆中,死亡率为26.04%。结论进展型脑梗塞,其发病率虽低,但死亡率、致残率高,治疗见效慢,应将它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 )发生心脏性猝死 (SCD)的高危因素 ,研究DCM临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DCM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超声心动图 (UCG)、心电图 (ECG)、动态心电图 (DCG、Holter)及X线胸片观察心脏各参数变化 ,并做心电图QT离散度 (QTd)测定。结果 :有病毒性心肌炎病史与无病毒性心肌炎病史病人 ,重度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 66.7%和 2 3 .3 % ,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5例SCD均有病毒性心肌炎史 ,临死前都发生多次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晕厥 ;QTd对预测SCD高危因素有意义。结论 :有病毒性心肌炎史、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头晕或晕厥及QTd增加 ,可作为预测发生SC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AMI患者在发病第24小时、第14天及38例正常人(作对照组)血清TH浓度,AMI患者还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患者血清TH浓度无论在心力衰竭组或无心力衰竭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01),而且心力衰竭组显著低于无心力衰竭组(P<0.05).AMI患者TH浓度与LVEF(r=0.48,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TH参与了AMI后心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8.
1997年3月10日查房纪要——副主任医师 请经治医师报告病历.住院医师甲 患者,女,30岁,农民.因眼睑浮肿20天,小腿肿胀10天,加重1天入院.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脸浮肿,伴纳差、恶心、腹胀,无呕吐,伴口臭及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无发热头痛.在就近卫生院按“肾炎”给予治疗9天,病情未见好转,1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出现明显腹胀,四肢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8岁。因“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5小时”于1998年1月5日收入院。既往无重大病史及长期服药史。查体:体温 36.5℃,脉搏 75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2 kPa/8kPa。急性痛苦貌,面及躯干部大汗淋漓,口唇轻度紫绀,心率75次/分,心音低钝,脾左肋缘下3cm。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3×1012/L,白细胞4.5×109/L,血小板1700×109/L。血清胆固醇5.0mmoL/L,甘油三酯1.2 mmoL/L。肌酸激酶(CK)3612 U/L,AST 2084 nmol·s-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DM患者160例,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分为非氯吡格雷抵抗组(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抵抗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脂代谢、糖代谢、炎症指标以及术后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介入指标之间和术后院内死亡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院内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且能够明显增加介入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FPG、GSP、hs-CRP水平升高与HDL-C水平下降可能是老年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