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探讨其临床适应证.方法:以"人工髋关节,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Hip replacement,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69-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0篇文献为重点进行了讨论.临床验证选择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68例75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方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多以采用内固定为主,对是否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争议.目前,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主要有钴合金和钛合金、聚乙烯、多孔聚砜类物、多缩醛类树脂、碳素等材料.主要采取的固定方式有:骨水泥型假体、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互补及现代骨水泥技术.经临床验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手术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好于内固定方法(P < 0.05);置换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内固定方法(P < 0.05),置换后12个月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置换后恢复好、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近期疗效好的优点,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观察和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4.
背景:研究证实,力学因素可调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提高分化效率。目的:观察振动应力刺激对兔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肱骨骨缺损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24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振动单纯骨基质明胶组、非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每组8只,建立兔肱骨骨缺损模型。振动组兔置于振动平台,以0.3G的加速度,25Hz,正弦波型,1次/d,30min/次,持续4周施加振动刺激。结果与结论:造模4周后,大体观察结果显示,振动组骨痂生长良好,组织学切片显示其新生骨量较多,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振动组Ⅰ型胶原蛋白、RUNX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振动组。提示振动应力刺激可促进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提高Ⅰ型胶原蛋白、RUNX2mRNA表达水平,从而加速骨缺损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兔骨缺损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后,对动物施加12.5、25、50、100 Hz频率的振动刺激,观察BMSCS在骨缺损微环境中的成骨分化,并探讨最佳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证实,力学因素可调控、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提高分化效率。
目的:观察振动应力刺激对兔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肱骨骨缺损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24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振动单纯骨基质明胶组、非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振动骨基质明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组,每组8只,建立兔肱骨骨缺损模型。振动组兔置于振动平台,以0.3 G的加速度,25 Hz,正弦波型,1次/d,30 min/次,持续4周施加振动刺激。
结果与结论:造模4周后,大体观察结果显示,振动组骨痂生长良好,组织学切片显示其新生骨量较多,可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振动组Ⅰ型胶原蛋白、RUN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振动组。提示振动应力刺激可促进骨缺损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提高Ⅰ型胶原蛋白、RUNX2 mRNA表达水平,从而加速骨缺损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体实验,研究低频振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能力及其OPG基因、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兔8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区植入脱钙骨基质明胶及BMSCs复合物,随机分组:对照组(A组);12.5 Hz振动频率组(B组);25 Hz振动频率组(C组);50 Hz振动频率组(D组);100Hz振动频率组(E组).振动组于第7 d开始接受振动干预5周;振动结束后对不同频率振动组别OPG mRNA、RANKL mRNA进行检测.[结果]振动组BMSCs OPG、RANKL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以25 Hz显著(P<0.01);100 Hz振动组BMSCs OPG、RANKL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低频振动可调控BMSCs的骨向分化并且促进其成骨能力,可能与其促进OPG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于低频振动对体内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缺乏报道。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研究不同频率振动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过程中核因子受体激活剂/核因子受体激活剂配体/骨保护素调节通路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取新西兰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脱钙骨基质制备复合物,80只新西兰兔制作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区植入复合物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对照组、12.5,25,50,100 Hz振动组,振动组于第7天开始接受不同频率振动干预5周,振动结束后分别对骨保护素mRNA、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mRNA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各振动组骨髓基质干细胞骨保护素、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 < 0.05),以25,50 Hz显著(P < 0.01);但100 Hz振动时表达则下调(P < 0.05)。说明给予一定频率振动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可能与其促进骨保护素基因表达上调有关,理想的振动频率为25,50 Hz。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