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铂类治疗药物在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时的肾毒性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无铂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使用铂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之后的肾功能、血清白蛋白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具有明显的提高,和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铂类治疗药物在持续腹腔热灌注治疗中使用,会提高患者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所以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并且要辅助一系列的保护性药物,比如姜黄素、维生素C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弧刃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刀组(37例)和弧刃针刀组(37例),分别给予传统针刀和弧刃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颈部活动、神经牵引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相关肽(CGRP)的含量变化;观察两组有效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传统针刀组脱落3例,弧刃针刀组脱落1例。弧刃针刀组总有效率97.2%,高于传统针刀组的85.3%(P0.05);弧刃针刀组颈部疼痛、颈部活动、神经牵引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评分改善优于传统针刀组(P0.05),弧刃针刀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CGRP改善优于传统针刀组(P0.05)。结论 :弧刃针刀综合疗法集"针""刀""线"和"药物注射"于一体,可明显改善CSR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TNF-α、IL-1β、IL-6和CGRP,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原核细胞表达白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N末端肽段Set1-208p,鉴定重组蛋白质的抗原性。 方法:用比对软件对白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与其他物种甲基转移酶进行比对。选择与人类无同源性的抗原特异性片段,以白念珠菌C1标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et1-208p的编码基因,以pET28a (+) 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质表达。用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鉴定融合蛋白,并用确诊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IC)患者血清进行抗原性鉴定。 结果:成功克隆了白念珠菌抗原特异性H3K4甲基转移酶片段Set1-208p基因并诱导表达,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肽段,所得蛋白质分子量(Mr)约为29 000,带有His标签,经western blot鉴定,诱导的重组蛋白可与IC患者血清特异性反应。 结论:成功诱导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反应性的Set1-208p重组蛋白质,为建立相应的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的助步车自然步行康复训练对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平衡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可独立行走10米以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19例,分别给予常规步行训练和在常规步行训练基础上增加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助步车自然步行康复训练。在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分别通过Tinetti平衡和步态量表(Tinetti Bal-ance and Gait,TGS)、10米步行试验(10 Meter Walk Test,10MWT)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的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平衡检测仪和传感助步车进一步采集患者的静平衡、行走中平衡和步态数据。结果:通过平衡检测仪测量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后静平衡能力较训练前改善;在睁眼+双手叉腰时,观察组训练后重心水平移动振幅和重心覆盖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睁眼+双臂前伸时,观察组训练后重心总移动速率和垂直移动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训练后,2组患者的TGS分值、行走速度、BI均较前改善,但2组间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传感助步车采集患者的步态信息,发现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行走中重心控制能力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增大(P<0.05)。结论:基于沉浸式VR技术的助步车自然步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能力,尤其是平衡控制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及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发病、发病时间、临床特征、主要致病菌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5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收治的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发生真菌感染患者29例(34眼),其中男25例(86%),女4例(14%)。分析患者原发病、植片真菌感染与角膜移植间隔时间、发病月份、诱发因素、病灶特征、致病菌及治疗情况。数据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角膜植片真菌感染的34眼中,25眼(74%)既往接受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9眼(26%)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术前原发病大多为感染性角膜炎(24眼,70%)。植片发生真菌感染与角膜移植间隔时间为1~144个月,平均(39.5±43.0)个月,其中9眼(26%)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3眼(9%)发生于6~12个月。植片真菌感染发生时间多在9-11月(17眼,50%)。27眼(79%)真菌培养结果阳性,致病菌主要为镰刀菌(9眼,33%)和链格孢霉菌(6眼,22%)。29眼(85%)真菌感染灶局限于角膜植片,5眼(15%)同时累及角膜植片和植床。22眼(65%)位于植片中央及旁中央区,其中15眼病灶直径>4 mm,7眼≤4 mm;12眼(35%)位于植片周边区,病灶长径均<4 mm。27眼选择药物联合手术治疗,4眼选择单纯药物治疗,3眼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角膜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16眼,59%),其次是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6眼,22%)。结论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真菌感染多发生于秋季农忙季节。致病菌以镰刀菌和链格孢霉菌为主。角膜移植术是治疗植片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手术方式。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角膜植片真菌感染对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无血清法富集人胃癌 BGC -823干细胞,并对所获得的 BGC -823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富集人胃癌 BGC -823干细胞球。后续实验分为 BGC -823干细胞组和 BGC -823细胞组: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和 Hoechst33342染色法对所富集细胞的干性进行鉴定;利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采用 CCK -8法检测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RT -PCR 法检测 P -gp mRNA 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双染观察干细胞球 CD44、P -gp 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成功获得干细胞球。CCK -8结果显示,BGC -823干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较 BGC -823细胞降低(P <0.05)。干细胞球单克隆形成能力较人胃癌 BGC -823细胞增强(P <0.05)。Western Blot 和 Ho-echst33342染色法结果显示无血清富集的细胞为胃癌干细胞。RT -PCR、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BGC -823干细胞 CD44、P -gp 的表达较 BGC -823细胞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 <0.05)。结论:利用无血清富集法收集的人胃癌 BGC -823干细胞球为研究干细胞的理想模型,胃癌干细胞的形成是耐药出现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倒睫相关的继发性淀粉样角膜变性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 月至2015年12 月期间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倒睫相关的继发性淀粉样角膜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评估病变累及角膜的深度。结果:共纳入7 例患者,其中男5 例,女2 例,年龄11~86 岁。所有患者均有倒睫病史。角膜病变表现为单眼发病、角膜表面有新生物隆起,新生物具有表面欠平整、边界清晰和形状不规则等特征。OCT和UBM结果显示所有病例中病变深度均未累及后弹力层。有3 例患者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术;1 例患者行角膜病变切除联合羊膜覆盖术;3 例患者行睑内翻及倒睫矫正术,因病灶对视力无明显影响,未行角膜病变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角膜上皮下方有大量无定形的嗜酸性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阳性,在偏振光下呈现“苹果绿”双折射现象。结论:与倒睫相关的继发性淀粉样角膜变性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患眼同时存在倒睫及角膜新生物2 种病变,且新生物的发病位置与倒睫刺激角膜的位置一致;角膜病变特点为倒睫刺激角膜的部位有新生物隆起,新生物表面欠平整,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血脂、载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载脂蛋白E (ApoE)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00例心脑血管疾病(CVD)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ApoE基因型,常规方法检测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载脂蛋白A (APoA)、载脂蛋白B (APoB)、脱脂转化酶(Lpa)、载脂蛋白E (ApoE)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ApoE基因频率差异,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E2、E3、E4组,比较不同ApoE基因型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进一步按照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ApoE基因频率以及血脂水平,分析ApoE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5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ApoE等位基因E2型占11.20%,E4型占21.40%,E3型频率最高,占73.30%,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2,P<0.05);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E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微小RNA(miR)-UL112-3p、miR-UL112-5p水平对HCMV潜伏和激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非肿瘤患者92例[其中HCM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高水平组(简称CD8+细胞高水平组)57例、HCM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低水平组(简称CD8+细胞低水平组)35例]、肿瘤化疗患者30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MV DNA、miR-UL112-3p及miR-UL112-5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UL112-3p和miR-UL112-5p水平对HCMV潜伏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肿瘤化疗组HCMV DNA、miR-UL112-3p及miR-UL112-5p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5)。非肿瘤组中CD8+细胞高水平组HCMV DNA、miR-UL112-3p及miR-UL112-5p水平明显高于CD8+细胞低水平组(P均0.01);以CD8+细胞低水平组miR-UL112-3p、miR-UL112-5p水平为标准,CD8+细胞高水平组miR-UL112-3p、miR-UL112-5p阳性率分别为59.65%、64.91%。分别以1.09、1.52作为miRUL112-3p和miR-UL112-5p诊断HCMV较高水平潜伏感染状态的Cut-off值,敏感性分别为59.65%、64.91%,特异性分别为97.1%、97.1%。以非肿瘤组miR-UL112-3p、miR-UL112-5p水平的x珋+s(即5.24、6.63)作为诊断HCMV激发感染的标准,肿瘤化疗组miR-UL112-3p、miR-UL112-5p阳性率分别为50.00%、73.33%。结论 miRUL112-3p及miR-UL112-5p对HCMV潜伏和激发感染可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