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张帆  姜习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10-3111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11月在该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81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且结果正常者80例设为对照组,纳入对象均进行缺血修饰清蛋白检测,同时检测常规心肌功能的相关指标——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缺血修饰清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期患者(发病6 h内,45例)缺血修饰清蛋白检测阳性率为84.44%(38/45),与同组心肌功能相关指标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组患者(发病6 h后,36例)各指标检测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清蛋白对早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ELISA法测定总HCV—cAg与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RNA两种检测方法对诊断HCV感染的敏感性,分析HCV—cAg ELISA法诊断试剂的重要意义。[方法]ELISA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CV抗体,改进型ELISA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CV—cAg,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样本中的HCV—RNA,阳性样本经重复实验确认。[结果]通过用HCV抗体检测试剂对门诊病人或献浆员进行筛查,获得HCV抗体阳性血清样本264例。对这些病例别进行ELISA法测定总HCV—cAg实验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RNA实验,测到HCV—cAg阳性病例101例,HCV—RNA阳性病例11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差别不太大(0.01〈P〈0.05)。[结论]HCV—cAgELISA法检测和HCV—RNA定量检测具有相近的敏感性,日存某种稗序上HCV—cAg ELISA法榆测可以作为HCV—RNA定量榆测的有效替代。  相似文献   
4.
姜习新  杨昊  杨毅 《实用预防医学》2013,(11):1385-1389
目的 探讨硅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转染载体携带干扰质粒MRP2siRNA逆转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的多药耐药,为硅纳米作为靶向基因治疗和化疗药物的有效性打下基础. 方法 制备硅纳米载体,用硅纳米载体和脂质体分别将多药耐药基因MRP2的干扰重组质粒pGensil-MRP2siRNA,转染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观察两种载体转染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后绿色荧光的表达,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MRP2的表达,CCK-8实验测定转染干扰质粒后顺铂对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比较两种载体的逆转效率. 结果 在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中,两种载体携带的siRNA都明显抑制了MR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两种载体逆转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浓度化疗药物的作用下,两种载体的RNA干扰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细胞耐药性显著下降,两种载体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硅纳米能有效的携带pGensil-MRP2siRNA质粒转染人结肠癌细胞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T29/L-OHP,并且对结肠癌耐药细胞的MRP2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取得良好的逆转耐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各种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株分离自2010年1-12月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患者临床分离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npmAa、ac(3)-Ⅰa、ac(3)-Ⅱ、aac(6′)-Ⅱ、aac(6′)-Ⅰba、ac(6′)-Ⅰa、ant(3")-Ⅰ、ant(2")-Ⅰ等16SrRNA甲基化酶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株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15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Ⅰ为80%、ant(2")-Ⅰ为80%、aac(3)-Ⅱ为40%、aac(6′)-Ⅰb为1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相关。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编码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扩增人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A(HspA)编码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表达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为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p基因组DNA中扩增热休克蛋白A(HspA)基因片段,目的基因经SacⅠ和XhoⅠ双酶切、纯化后,插入pET32a(+)载体。以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表达。结果经PCR、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p HspA编码基因,与GenBank报道的相比较,核酸同源性达98%。经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3 KD,其中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3 KD。结论成功地克隆并表达了Hp HspA编码基因,为HspA蛋白质疫苗的研制和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多重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药物的耐药性,筛选出35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35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TEM、SHV的检出率分别为51.4%、31.4%、14.0%;OPrD2基因的阳性率为28.6%;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6′)-Ⅱ、aac(6′)-Ⅰ、ant(3″)-Ⅰ和ant(3″)-Ⅱ的阳性率分别为20%、2.86%、14.3%和17.1%;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CTX-M-1、TEM、SHV、aac(6′)-Ⅱ和ant(3″)-Ⅰ的检出率为45.4%、9.1%、27.3%、36.4%和27.3%,未检出aac(6″)-Ⅰ和ant(2″)-Ⅰ基因.结论 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常见的有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和氨基糖苷类基因.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参与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研究发现,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具有强烈的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参与了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其中以STAT3尤为活跃.本研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用短发夹样RNA(shRNA)设计并构建RNAi-DNA质粒,筛选稳定表达小干扰RNA(siRNA)的肝癌HepG2及SMMC-7721细胞株,体外研究siRNA稳定和特异性诱导肝癌STAT3基因转录后沉默并逆转其恶性表型的能力,从而探索肝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研究siRNA-EGFP-hTERT/U6-PTZU6 1表达载体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性.方法:常规培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肝癌SMMC-7721细胞株(EGFP-7721)和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正常成纤维细胞株HELF(EGFP-HELF).以PTZU6 1质粒转染EGFP-7721细胞和EGFP-HELF细胞为空白质粒组,siRNA-EGFP-PTZU6 1质粒转染EGFP-7721细胞和EGFP-HELF细胞为实验对照组,将siRNA-EGFP-hTERT/U6-PTZU6 1质粒转染EGFP-7721细胞和EG-FP-HELF细胞作为实验组,用real-time SYBR Green PCR和Western Blot鉴定siRNA-EGFP-hTERT/U6-PTZU6 1对两种细胞株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向和反向的重组质粒siRNA-EGFP-hTERT/U6-PTZU6 1转染EGFP-HELF细胞与空白质粒比较,EGFP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而转染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7721后仅反向的siRNA-EG-FP-hTERT/U6-FIEU6 1重组质粒抑制EGFP基因的表达(P<001).siRNA-EGFP-PTZU6 1质粒与空白质粒组比较,在EGFP-7721和EGFP-HELF细胞株间,EGFP基因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反向插入的siRNA-EGFP-hTERT/U6-PTZU6 1重组质粒在肿瘤细胞具有一定靶向性,为进一步探讨基因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