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CS患者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1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稳定型心绞痛(SAP)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7例.应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清抵抗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ACS组血清抵抗素(6.06±0.80 ms/L)及高敏C反应蛋白(19.42±1.51 mg/L)与SAP组(2.87±0.78 mg/L、10.32±1.00)相比均增高(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与hs-CRP呈正相关(r=0.798,P=0.006).结论:提示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恶化全身炎症水平,在ACS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UCG)作一比较.方法 应用非屏蔽室内的美国CMI公司的9通道心磁图仪(2409型),分别检测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70%)和106例健康人的心磁图,并分析心磁图参数.结果 磁偶标准记分、源磁偶标准记分、磁偶角度变化、磁偶距离变化、磁偶极值变化比值等指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96例患者中,MCG出现异常改变的有81例(84.36%),ECG出现缺血改变的有51例(53.13%),UCG检出有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的有32例(33.33%),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P<0.01).结论 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5岁,主诉阵发性胸闷、憋气3d,加重半天。即往有高血压、支气管扩张。患者1d内先后发生4次阵发性胸闷、憋气,在其他医院予"丹参"输液治 相似文献
4.
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45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测定脑钠肽(BNP)水平、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加,BNP明显下降;心脉隆组较常规组LVEF值高,BNP下降明显,MACE发生率低。心脉隆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缩小。结论:心脉隆能改善老年CHF心室重构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 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243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常规治疗)、治疗1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那普利)、治疗2组(8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那普利和环磷腺苷葡胺)。疗程为14d。分别于用药前及给药14d后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FS、CI显著改善(P均〈0.05),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2组与治疗1组相比血浆BNP浓度进一步降低(P〈0.05),心功能无进一步改善。结论:贝那普利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进一步降低血浆BNP浓度,治疗CHF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他汀组(B)、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组(C)和联合治疗组(D)。四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连续12周。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药物动员BMSCs人血。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体BMSCs动员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四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BNP水平检测。结果单独或联合给予自体BMSCs动员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DCM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血清BNP水平,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自体BMSCs动员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药物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CI术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药物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筛选PCI术后CYP2C19基因突变为CYP2C19*2/*2、CYP2C19*2/*3或CYP2C19*3/*3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2例、2倍组22例和3倍组23例。常规组75 mg氯吡格雷、2倍组150 mg氯吡格雷、3倍组225 mg氯吡格雷,1次/d。分别于PCI术后1、3、6个月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各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及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6个月内,2倍组和3倍组患者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81.8%vs 31.8%vs 21.7%,P<0.01),2倍组与3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2倍组和3倍组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1),2倍组与3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变异患者增加氯吡格雷药物服用剂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小板的抑制,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17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的LVEF、FS、CI、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改善(治疗组t=23.167、14.041、6.602、60.735,均P〈0.01;对照组t=4.943、4.698、3.73、48.673,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FS、CI较对照组改善显著(t=15.948、6.822、5.88,均P〈0.01),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降低(t=14.794,P〈0.01)。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对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