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3.
4.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是促进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主要种子细胞来源呢?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肉注射移植诱导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的血管新生证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结合双侧股动脉结扎制备雄性SD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自股动脉离断处起分10个点将BrdU标记BMSCs悬液注射入模型大鼠左后肢股直肌和腓肠肌中;右后肢采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移植2周后模型大鼠双后肢可见血管显影,6周后血管更为丰富,左侧均高于右侧。移植后2周,左后肢股直肌与腓肠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分别高于右后肢的密度(P<0.05);BrdU标记阳性移植细胞参与了左后肢血管壁构成。表明局部注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改善糖尿病后肢缺血大鼠的血供,并参与小血管重建,有助于糖尿病后肢缺血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中医学(骨伤方向)《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临床手术操作能力,满足骨伤科治疗需求。方法选择2015骨伤班作为教学改革班观察组,同年级其它班级传统教学班作为对照组。教改班按照优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授课,采用期末考核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教改班期末考核成绩高于传统班(P0.05),其知识结构也更合理。结论中医学(骨伤方向)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符合临床骨科操作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体外对人脐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免疫活性的影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获取单核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因子组、桂枝茯苓丸组和桂枝茯苓丸+细胞因子组)进行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各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变化、表面标志物蛋白的表达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各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均可诱导为树突状细胞;各组细胞表面标志物蛋白随树突状细胞成熟表达增强,尤以桂枝茯苓丸+细胞因子组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多、表达强(P 0. 05),形态学特征更为明显,诱导T细胞的增殖能力强(P 0. 05)。结论:桂枝茯苓丸可促进人脐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活性,并与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9.
10.
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课程部分,是最接近临床的实验操作,是连接临床和教学的桥梁。对于中医院校的骨伤专业来说,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依然很重要,是学习人体结构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医院校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为了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积极性,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入相关临床操作及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