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Cpn-McAb)检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冠状动脉瘤标本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Cpn-A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制Cpn-McAb的直接免疫荧光(DI)法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健康体检者PBMC中Cpn-Ag及冠状动脉瘤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表达。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BMC中Cpn-Ag检测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瘤标本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外膜下和/或斑块内Cpn-Ag检测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状动脉瘤标本中有大量Cpn-Ag沉积,分别位于外膜下及粥样硬化斑块内,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沉积(P<0.05)。结论PBMC中的Cpn-Ag的检测可为诊治与该病原体相关的疾病提供依据;Cpn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TW-183的纯化原体免疫BALB/C雄性小鼠, 将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 杂交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 获得1株稳定分泌Cpn-单克隆抗体(Cpn-McAb)的细胞株, 单抗属IgG2b亚型及抗Cpn-MOMP抗体.自制Cpn-McAb与鹦鹉热衣原体原体有较弱的交叉反应; 与沙眼衣原体原体无交叉反应, 特性与进口Cpn-McAb一致.为了评估Cpn-McAb, 用自制和进口Cpn-McAb同时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标本454例, Cpn-Ag阳性率分别为53.3%和52.6%, Kappa值0.714, 两者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提示,自制Cpn-McAb几乎和进口Cpn-McAb一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替代进口单抗用于临床Cpn感染的检测, 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与硝酸甘油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即刻效果。 [方法]选取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65例,对照组37例。慢血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不同分为硝酸甘油组(32例)和前列地尔组(33例)。比较三组临床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帧数(TFC值),以及前列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TFC下降值。 [结果]三组临床基线资料除吸烟(P=0.02)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注射药物前,前列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前列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药物后,前列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TFC值均较注射药物前显著下降(P<0.05),且前列地尔组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TFC下降值分别为硝酸甘油组TFC下降值的5.51、3.51、2.78倍(P<0.01);前列地尔组注射药物后三支冠状动脉TF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前列地尔或硝酸甘油均能即刻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TFC值,且前列地尔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4.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病,受遗传及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调节盐代谢、血压的调控及高血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变异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选择上海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200例及血压正常的对照个体(NT)185例。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三条引物法对ACE基因I/D变异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EH组与NT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别采用显性模型(ID+DDvs.Ⅱ)及加性模型(DDvs.IDvs.Ⅱ)分析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后,ACED等位基因携带者与Ⅰ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增加(显性模式:OR=2.27,95%可信限1.41-3.65,P=0.001;加性模式:OR=2.02,95%可信限1.38-2.96,P=0003)。结论ACE基因I/D变异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Cpn-McAb)与进口Cpn-McAb的特性比较及临床应用。方法:双向琼脂扩散法鉴定自制Cpn-McAb的效价和IgG亚型,用显色法检测单抗与Cpn-MOMP的免疫反应,然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纯化的IgG。为了评估Cpn-McAb,用自制和进口Cpn-McAb同时检测外周血标本454例。另外,分别从Cpn特异性抗原(Cpn-Ag)阳性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标本(A组)中和Cpn-Ag阴性的对照组(B组)中随机各挑选40例,用PCR检测PBMC中的Cpn-DNA。结果:免疫琼脂扩散结果表明,Cpn单抗为IgG2b亚型,扩散效价为1:128。在1:30工作浓度下,微量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表明,自制Cpn-McAb与鹦鹉热衣原体有较弱的交叉反应;与沙眼衣原体无交叉反应,特性与进口Cpn-McAb一致。自制Cpn-McAb检测PBMC的Cpn-Ag阳性率为53.3%(242/454),进口Cpn-McAb检测PBMC的阳性率为52.6%(239/454),两种单抗检测同时阳性的标本207例,Kappa值是0.704,根据其判断标准提示两者有较高的一致性。A、B两组Cpn-DNA阳性标本分别为38例和2例。结论:自制Cpn-McAb几乎和进口Cpn-McAb一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可能替代进口单抗用于临床Cpn感染的检测,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Cpn-Ag)表达与冠状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肺炎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直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冠状动脉瘤标本和20例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瘤和正常冠状动脉标本中Cpn-Ag的阳性率分别是58.0%(29/50)和15.0%(3/20)。冠状动脉瘤标本中有大量Cpn-Ag沉积,分别位于外膜下及粥样硬化斑块内,而正常血管壁中仅有少量Cpn-Ag沉积,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pn-Ag在冠状动脉瘤外膜下有高表达率,Cpn可能是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2周前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予我院就诊,患者有外伤史,可见额部皮肤破溃损伤;有吸烟史10年,1~2包/d;饮酒史2~3年,150g/d。胸部X线摄片示:心影饱满,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图1);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1周前出现气促,活动后加重,伴乏力纳差,时有胸闷,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夜间不能平卧,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病程中无发热、盗汗、胸  相似文献   
8.
二硫化碳是硫蒸汽和燃烧的碳相互作用而得到的液体,在工业上用于粘胶纤维和四氯化碳的制造。在生产过程中二硫化碳易于挥发,其蒸汽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其急性中毒作用机制类似麻醉剂,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二硫化碳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机制比较清楚,但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早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心房颤动(CA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法检测222例CAF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低分为LVEF≥50%组147例,与LVEF<50%组75例的血浆BNP含量;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判断LVEF;同时测定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肌酸;并记录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结果 BNP含量在LVEF< 50%组较≥50%组明显升高(平均秩,158.00和87.78,Z=-7.7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 13.115,95% CI 3.382 ~50.860,P<0.001)、高血压病史(OR 3.710,95% CI 1.104 ~ 12.472,P=0.034)、低总胆固醇(OR 0.397,95% CI 0.214~0.735,P=0.003)、LVEF(OR 0.791,95% CI 0.723 ~0.867,P<0.001)、吸烟史(OR4.660,95% CI 1.256 ~ 17.281,P=0.021)是BN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在CAF患者中低左心室射血分数、男性、高血压史、低总胆固醇及吸烟史是血浆BNP水平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1 112例,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大于50%,其中626例BNP<80 pg/mL,340例80 pg/mL≤BNP<400 pg/mL,146例BNP≥400 pg/mL。比较3组间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心超参数,采用方差检验、χ2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NP升高的因素。结果  3组间的年龄、心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血三酰甘油、血总胆固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LVEF、肺动脉收缩压、纽约心功能分级、糖尿病、房颤、心肌病、瓣膜病、合并肺部疾病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房内径(OR=1.136,95%CI=1.052~1.227,P=0.001),肺动脉收缩压(OR=1.029,95%CI=1.001~1.058,P=0.04),左室舒张末期内径(OR=0.888,95%CI=0.799~0.987,P=0.028),糖尿病(OR=0.202,95%CI=0.068~0.600,P=0.004)是BNP≥80 pg/mL的影响因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OR=1.239,95%CI=1.010~1.519,P=0.04),室间隔厚度(OR=8.006,95%CI=2.196~29.191,P=0.002),后壁厚度(OR 0.165,95%CI=0.045~0.597,P=0.006),BUN(OR=7.362,95%CI=1.092~1.699,P=0.006)是BNP≥400 pg/mL的影响因素。结论  左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糖尿病是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血浆BNP≥80 pg/mL的影响因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后壁厚度、BUN为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血浆BNP≥400 pg/mL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