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3篇
  免费   501篇
  国内免费   280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470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2300篇
内科学   761篇
皮肤病学   147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3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64篇
综合类   3667篇
预防医学   1958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1335篇
  27篇
中国医学   1274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665篇
  2010年   648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344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免疫系统紊乱可能是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然而免疫因子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外周血、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在腹型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了解肠道菌群失调与腹型HSP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急性期腹型HSP患儿为观察组, 16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外周血、粪便标本;选取2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急性期腹型HSP患儿为病例组,8例胃镜检查无明显黏膜病变的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毒性T细胞-17(Tc17)细胞比例; ELISA检测血浆IL-17、IL-6、IL-23、γ-干扰素(IFN-γ)细胞因子含量; HE染色观察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组织病理改变;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黏膜IL-17、IL-6、IL-23、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细菌16S rDNA法检测肠道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数量.结果观察组Th17与Tc17细胞比例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血浆IL-17、IL-6、IL-2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病例组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部分可见血管炎性病变.病例组十二指肠黏膜IL-17、IL-6、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5).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参与了腹型HSP患儿全身及肠黏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促进IL-17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腹型HSP的发病及肠黏膜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继发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6至2017年收治的56例糖尿病伴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病人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一组28例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一组28例进行干预护理的实验组,根据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情况及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高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一系列临床护理治疗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病人治疗效果低于干预护理的实验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伴有念珠菌外阴道炎的病人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疾病的治愈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人的外表体型、躯体功能都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衰退苍老,这是自然规律,难以逆转。但人的心理老化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结果。"让老年人永远焕发青春"是一句切中时弊的至理名言。心理老化感使人加速生理衰退、百病丛生,并会导致意志消沉,生活缺乏乐趣,变得渺小自卑、无所作为,严重损害老年人健康长寿。这是老年人自我保健的大忌。老年人心理年龄与健康状况有  相似文献   
4.
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们应用手摸法为用肉眼看不见静脉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方法当患儿在头和四肢部用肉眼无法看见静脉时,护士可用手指(一般是无名指)在患儿的头部沿着静脉走向摸凹槽。此槽为静脉走向所造成的压迹,有深有浅,有长有短。一般选择较长、较直、较深的  相似文献   
5.
艾灸神阙双天枢穴治疗胆道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胆道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由于麻醉等因素抑制肠蠕动,术后常出现腹胀和肛门排气困难等症状。如何减轻手术后肠胀气和促进肛门早日排气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自1997年1~6月间,我科对60例胆道手术(单纯胆囊切除术30例,30例加“T”管...  相似文献   
6.
应急状态下斜型体位气管插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症科是危重症患者初期获得生命再生的重要场所,能否高效率、高质量的抢救危重症患者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抢救中气管插管是急症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抢救技术,但临床中常因一些客观因素而延误插管的时间,如由于条件所限及准备仓促,病床床位、床头、床头柜物品等影响,常需采用修正位插管,因此。常导致气管插管时间延长或反复插管难以成功。为此。自2002年始,我院急症科大胆尝试了斜体位气管插管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醛对医院工作人员身体的危害性(212001)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医院宋贵伦,单金宝,刘南京,陈兵HarmfulnessofFormaldehydetoMedicalWorkers¥SongGuilun;ShanJinbao;LiuNanjing;Che...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休克是IgE抗体引导的1型变态反应,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周围循环衰竭、呼吸道阻塞、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改变为特征。临床上,神志清的患者,用药后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较易被发现,而意识障碍的患者,如用药后发生过敏性休克,通常不易被发现。2004年4月,我科成功抢救1例应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护理的“三大并发症之一”。临床分为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和坏死溃疡期、不可分期。一旦发生褥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增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会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慢性病长期卧床或坐轮椅、高龄、二便失禁导致浸渍、糖尿病晚期、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皮肤状况不佳是褥疮发生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对压疮的处理方法较多,费用也不同。据保守统计,美国平均治愈1例压拖的费用为2千至7万美元。荷兰每年治疗压疫的成本在362万至28亿美元,占总卫生保健预算的1.3%[1]。这些统计还不包括患者因此所要承受的痛苦以及给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对可能发生压拖的危险人群进行危险性评估,并对有潜在危险,尤其是高度危险者施以适当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压掩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0.
经漏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症,即月经淋沥不断。内经云“淋沥不断日漏”。此病古有明示,今又有多家之有效理法,但对初发病者,治疗上较易收效,往往对久治而不见其效者,则为棘手。余近年常见久治不效者,随其属虚、属实、属寒、属热、血瘀者。但随病程长而久治不效者,往往难以收功。尤其未婚青年患者,其不能刮宫,更不能手术摘除子宫者,更难施其治疗方法,临床上西医用止血药,久用不效,又不能用男性激素者,更为棘手。因而对久治不愈的经漏,不断进行探讨,尽可能找出其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药。在临床遇见经漏八个月者、遇上一年者、更遇上二年以上的未婚青年患者。该患者经漏二年余,高中学生,家长苦于之,用中西医诸方无效。凡久病皆因失血而太虚,症均见经血淋沥不断。面色青白,行走无力,语音低微、呈贫血状态。经别人介绍来诊,但见到已往病历,各法用到均无效。于是,我归纳、分析、总结此症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经漏久者,均属大虚。其症属“脾肾不固”伤及带脉、带脉失约。故而久漏不止。多用参芪之类者又不效,又用炭类而不收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