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肥胖高血压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胰岛素检测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者在BMI、WC、SBP、TC、FBG、FIN、HOMA-IR、baPWV均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baPWV与BMI、SBP和HOMA-IR呈正相关;年龄、BMI、SBP是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降低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抽样调查 6 0岁以上人群进行血压及心电图检查 ,对其中 75 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析 ,按平均动脉压 <113mmHg、≥ 113mmHg分为两组 ,再以脉压 <6 5mmHg、6 5~ 85mmHg、>85mmHg分为三个亚组。 结果  (1)随着脉压增加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逐渐增加 ,P <0 .0 1。 (2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不随脉压增加而改变 ,P >0 .0 5。 (3)脉压相同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113mmHg、≥ 113mmHg两组进行比较 ,心肌肥厚 ,心电图异常均无差异 ,而平均动脉压≥113mmHg组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平均动脉压 <113mmHg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比SBP、DBP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赖绍斌  冼洪光  陈维广  李星洪 《吉林医学》2011,32(13):2547-2548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检测在临床老年急性呼吸困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住院年龄>60岁的患者,剔除由外伤、心包填塞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致的呼吸困难患者,共185例,利用胶体金法对其进行NT-proBNP检测,观察比较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指CHF患者)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结果:在112例(61%)CHF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中,NT-proBNP为(1 876.63±423.27)ng/L,明显高于73例(39%)非CHF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为(46.82±8.25)ng/L。心功能Ⅰ或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NT-proBNP分别为(451.26±53.17)ng/L、(1 253.24±126.35)ng/L、(1 978.13±367.27)ng/L,各组间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NT-proBNP水平的检测用于诊断或者排除CHF十分有价值,可以作为诊断CHF的独立性指标,还可作为心功能分级的参考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在心电图监测下,对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34例患者中冠脉再通22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12例,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简化抗凝指标检测法及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方法10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低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6~2.0]和标准抗凝强度组(INR2.1~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次,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06例患者第3天检测INR≤3.0,2例INR>3.0;平均随访2.9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62%,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23%和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化抗凝检测方法是可行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  相似文献   
6.
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左旋卡尼汀治疗2周.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检查方面,每搏输出量、每分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EF),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9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超过7d)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0例给予胺碘酮0.2g,1次/d;Ⅱ组48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1次/d,胺碘酮0.2g,1次/d;两组均连服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共87例完成治疗。随访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Ⅰ组为34.9%(15/43),Ⅱ组为13.6%(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复律后次日及治疗6个月后,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由(42±12)mm缩小为(34±11)mm,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Ⅰ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有利于消除心房颤动复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而目前低分子肝素(LMWH)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笔者于2001年起对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用于控制合并肾功能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药物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16例合并肾功能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瑞格列奈2周,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值,对治疗前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皆正常,CCr,Cr,BUN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瑞格列奈控制合并肾功能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Ⅰ组52例给予胺碘酮0.2g,1次/d;Ⅱ组50例给予培哚普利4mg,1次/d,胺碘酮0.2g,1次/d;两组均连服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1周、2周,1、2、4及6个月复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复律后次日及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共89例完成治疗。随访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Ⅰ组为34.1%(15/44),Ⅱ组为13.3%(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复律后次日及治疗6个月后,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由(42±12)mm缩小为(34±11)mm,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Ⅰ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可逆转左心房扩大,降低左心房压,有利于消除心房颤动复发的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