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血清及移植肠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动态变化与病理组织变化,来探讨HMGB1在小肠移植术后变化意义及原因。方法选用近交系SD大鼠与近交系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SD)大鼠36只,仅行开关腹及左肾切除术;B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36只;C组:异基因移植组(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A)36只。术后2h、12h、1d、3d、5d、7d处死6只大鼠,采血分离血清,同时获取移植肠。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HMGB1及IL-2水平,Westernblot法及RT-PCR法测定移植肠中HMGB1及IL-2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肠的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移植术后能致大鼠血清及肠组织中的HMGB1表达升高。在血清中,B组HMGB1在手术后出现了1次高峰,12h达高峰,而后至术后第3天时下降至正常;C组HMGB1于手术后出现2次高峰,分别于术后12h及术后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组织中,B组手术后移植物内HMGB1水平略有升高,但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组,术后5d,移植物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与移植损伤有密切关系,小肠移植术后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可能成为一个对预测小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评估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的一个潜在、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小肠缺血时间与大鼠高迁移率簇蛋白1(HMGB1)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小肠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15、30、45、60、75min组(各组n=12)。检测各组复灌6h时血清及小肠组织内HMGB1水平,检测小肠上皮损伤程度,记录1周存活情况。结果:大鼠缺血前有少量HMGB1表达,随着小肠缺血时间的延长,小肠组织和血清中HMGB1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小肠损伤程度相关。缺血时间≤45min,大鼠1周存活率为100%,缺血时间达到60min时,大鼠1周存活率为67%。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致大鼠HMGB1水平显著增高,HMGB1水平与缺血时间及肠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前瞻性随访20年的疗效。对其中部分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B超(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PVP动态测量,综合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2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近期无1例出血,再出血率为7.7%,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手术死亡率为3.3%,术后3,5.10和15年生存率为93.6%,83.6%,64.5%和54.5%。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联合术后门静脉直径(DPV)和门静脉压(PVP)较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术后让静脉头向侧支消失,肝脏门静脉灌注良好。结论:本联合术即切断了门奇静脉间反常血流侧支,又降低了PVP和缓解了门静脉高动力血流状态,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合理,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胆囊结石并存早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以期降低胆囊切除术漏诊胃癌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胆囊结石并存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和漏诊原因,提出降低漏诊率的措施。结果胆囊结石并存胃癌病人漏诊8例,漏诊率达44.4%。结论在临床上应警惕胆囊结石和早期胃癌两种疾患并存的情况,注意深入细致地分析病人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不能用胆囊结石完全解释病人的消化道症状时,应积极行胃镜检查,能够减少漏诊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腹腔镜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1例行腹腔镜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6例, 女95例;年龄为(58±9)岁。351例患者中, 124例行新辅助化疗, 设为新辅助化疗组;227例行术后辅助化疗, 设为辅助化疗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3)术中及术后情况。(4)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5)随访情况。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351例患者中, 154例配对成功, 新辅助化疗组和辅助化疗组各77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消除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胃泌素拮抗剂和CD28/CD80单克隆抗体共刺激活化的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s)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作用.方法:分离与体外培养外周血PBLs,并用CD28/CD80共刺激活化PBLs;用含活化的PBLs和(或)胃泌素拮抗剂CI-988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HT-29细胞.MTT法检测2者对HT-29细胞的杀伤率,并用电镜观察效应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超微结构及HT-29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胃泌素拮抗剂与活化PBLs合用,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杀伤率((95.81±1.99)%)大于单用胃泌素拮抗剂((66.36±1.31)%)(P<0.05).电镜结果显示,效应细胞作用12 h肿瘤细胞就发生部分坏死,部分肿瘤细胞可见凋亡.结论:联合应用活化的PBLs和胃泌素拮抗剂CI-988可以提高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 杀伤作用.活化的淋巴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2条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测定梗阻性黄疸大鼠门静脉血中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 ,探讨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梗阻性黄疸鼠门脉压力升高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门静脉血中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结果 内皮素在胆道结扎后各时相均明显升高 (P<0 .0 5 ) ,3天达峰值 (186.99± 3 6.0 3 pg/ m l)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胆道结扎后第 1天无明显变化 (2 13 .11± 3 5 .3 8pg/ m l vs 180 .14± 3 0 .66pg/ ml) ,3天后明显升高 ,并与对照组相差明显 (P<0 .0 5 )。梗阻性黄疸组大鼠门脉压力在各时相组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5 )但未形成门脉高压。内皮素抗血清治疗可降低内皮素浓度和升高的门静脉压力。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均升高 ,失去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正常平衡并伴有门脉压力的升高  相似文献   
10.
射频治疗肝癌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粘附法检测 10 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RFA)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 RFA后 RBC- C3b R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而 RBC- I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