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以及钛网沉陷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8月采用颈前路椎体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病患者30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切除节段、固定钢板的类型以及是否使用垫片这5个因素是否为钛网沉陷的风险因素,研究钛网沉陷对颈椎曲度及其他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1年,239例(79.7%)患者发生钛网沉陷,其中182例(60.7%)发生轻度沉陷(1~3mm),57例(19.0%)发生严重沉陷(〉3mm)。双节段切除较单节段切除更易发生严重钛网沉陷。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未发生钛网沉陷的患者。同时,钛网严重沉陷增加了患者颈肩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以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结论钛网沉陷在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发生较为普遍。多节段切除是发生严重钛网沉陷的危险因素,严重钛网沉陷可导致手术疗效下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4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随访1~4年,平均2.1年。根据术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佳2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Pavlov值、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CT双影征、脊髓高信号、手术范围以及骨化物处理对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骨化物的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唯一因素(P=0.0067)。[结论]前路手术彻底切除骨化之后纵韧带,对脊髓充分减压是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切除减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前路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51-71岁,平均59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后纵韧带骨化物局限型6例,分节型13例;椎管狭窄率32%-75%,平均54%。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4分,平均9.6分。行颈前路常规手术入路,椎体开槽切骨达椎体后壁,范围超过后纵韧带骨化灶。利用后纵韧带钩插入后纵韧带下,钩起后纵韧带及骨化物,在后纵韧带与硬膜间形成一间隙,直视下用超薄型枪状咬骨钳切除后纵韧带及骨化物,而后植骨固定,恢复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2.8分,恢复率42%'-92%,其中疗效优9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4.2%。4例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术后CT和MR检查显示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完全,脊髓和硬膜囊形态恢复良好。结论后纵韧带钩可提高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局限型和分节型、切除范围在两个椎节之间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组予以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的变化,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Olerud-Molander评分、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均较术前升高(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的降低或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5.35%,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7.91%(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酶在丹参提取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不同因素对酶解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与紫外检测分析方法,以丹参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原药粒度、酶用量、固液比、第一步酶解时间及第二步水提时间5个工艺参数分别进行实验,以确定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酶法提取丹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H=4.6;粒度为20~35目;酶底物质量比1∶200;第一步酶解时间为80 min,固液比为1∶15;第二步水提时间为40 min,固液比为1∶9。结论通过本工艺得到的丹参素提取率为84.61%,且工艺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低,不仅可以降低能耗,还可以避免多糖类物质的糊化,并减小丹参素在提取过程中被氧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前期的试验中,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粉体,并与柠檬酸衍生物溶液调和制备出可生物降解、适当力学性能以及较好黏合强度的骨水泥。 目的:验证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对体外兔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了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应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衍生物配制成溶液作为液相调和制备黏合性骨水泥。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传代扩增后接种到材料上,体外继续培养;以细胞加入无材料的培养皿培养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2 d后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良好。有材料实验组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 0.01)。扫描电镜下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兔骨髓基质细胞伸出多个伪足样突起,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两组细胞均保持持续增殖,2,4,6,和8 d实验组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 0.01)。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对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进行急性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体内植入试验等系列体内外生物学试验研究,以进行有效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溶血率小于国家规定的5%,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浸提液注入动物体内后无死亡,活动进食正常;无细胞毒性反应;热原试验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7℃以下,3只兔体温升高值的总数〈1.5℃,无致热作用;材料植入体内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材料也逐渐降解吸收。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具有临床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A0/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新方法.方法:沿锁骨中远段至肩峰外缘切口,暴露肩锁关节和(或)骨折端,将钢板钩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丝钉固定,修补韧带.结果:该方法治疗37例,平均28个月随访,按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优34例,良3例.结论: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一种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早期恢复肩部功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体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及融合时间。方法采用Interfix及Syncage-C两种颈椎椎间融合器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后椎体间融合141例,其中Interfix38例,Syncage-C103例。术后摄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颈前柱高度、生理曲度,以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6~12个月,手术节段稳定,两种椎间融合器骨融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颈前柱高度,除单节段外,多节段Interfix与Syncage-C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yncage-C在术后颈前柱高度恢复及恢复生理曲度等方面均优于Interfix。  相似文献   
10.
钉棒系统在寰枢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与钛缆固定。结果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4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