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功能测定对不同肺功能状况的吸烟者戒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功能测定对不同肺功能状况的吸烟者戒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将进行体检的546例吸烟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体检组250例接受常规体检,肺功能测定组除常规体检外还接受肺功能测定,然后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对两组体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劝其戒烟,分别计算两组的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肺功能测定组总的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22.3%和7.4%,与常规体检组(分别为20.8%和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功能测定组中肺功能结果异常者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达到44.4%和27.8%,与同组中肺功能正常者(19.2%和4.6%)和常规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肺功能测定组肺功能结果正常者与常规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测定能促使肺功能异常的吸烟者成功戒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延缓由吸烟所致的慢性阻塞忡陆疾病(COPD)患者的病程。肺功能测定应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支气管灌洗术在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23例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支气管灌洗组(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有9例最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90%),共4例死亡(40%);B组仅3例(23.1%)最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共3例死亡(23.1%)。结论 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先试行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支气管灌洗术治疗有可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
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杰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19-1020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共42例,分气道高反应性(AHR组)和正常反应性(ANR组);正常对照组(C组)。观察咳嗽的性质和时间,并测定其血常规、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诱导痰炎性细胞分布。结果咳嗽时间平均为6.5周(3~11周),37例(88.1%)患者为干咳,38例(90.5%)患者血常规正常。12例(28.6%)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AHR组),诱导痰中以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其中嗜酸性细胞较高,与气道正常反应性组(ANR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NR组和C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与嗜酸细胞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相类似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下综合治疗增殖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包括气管内膜结核,下同)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可以导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其诊断和治疗受到重视。有作者根据其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的表现将EBTB分为4型,其中增殖型合并或发展为支气管狭窄、肺不张的机会较多,治疗的意义和难度均较大。为此作者对增殖型EBTB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两者间的区别。方法分别收集支气管哮喘(A组)、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单纯慢性支气管炎(CB组)缓解期/稳定期患者13例、11例、12例和健康对照者(C组)9例。诱导痰并经处理后进行分类细胞记数,并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其诱导痰上清液中eotaxin浓度。结果诱导痰嗜酸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Eos/Leu%)、eotaxin浓度A组[(19.2±9.7)%;(0.251±0.118)g/L]、EB组[(11.4±6.1)%;(0.146±0.079)g/L]分别与CB组[(0.9±0.6)%;(0.043±0.036)g/L]、C组[(0.8±0.4)%;(0.031±0.013)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A组Eos/Leu%、eotaxin浓度与E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参与了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这种作用机制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在程度上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付杰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25-1426
目的调查不同吸入装置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将352例患者分为四组:定量气雾吸入器组(MDI组,A组)、MDI+储雾罐组(B组)、喷射雾化吸入器组(JN组,C组)和干粉吸入器组(DPI组,D组),分别调查当前应用情况并进行两两比较。对A组患者同时调查其年龄、学历、肺功能和所接受的相关医疗干预措施,分析这些因素与应用情况的相关关系。结果 A、B、C、D组正确应用率分别为39%、50%、77%和54%,除B组和D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应用情况与年龄、学历、肺功能及医疗干预强度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在各种吸入装置中JN的应用情况最好,其次为MDI+储雾罐和DPI,MDI最差。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应用吸入装置,尤其对于年老、低学历、肺功能差的患者更应加强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 (eotaxin)在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流阻塞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A组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B组 )、支气管哮喘 (C组 )急性发作期患者各 11例和健康对照者 (D组 ) 7名。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诱导痰上清液中eotaxin浓度。结果 B组 [(2 3 4± 5 8) % ]、C组 [(2 0 7± 3 1) % ]诱导痰嗜酸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EOS/Leu % )分别与A组 [(11 6± 2 6 ) % ]、D组 [(1 2± 0 3) %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B组eotaxin浓度 [(0 2 90± 0 170 )g/L]与A组 [(0 12 0± 0 0 2 0 )g/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7) ;B组与D组 [(0 0 30± 0 0 5 0 )g/L]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0 1) ,C组 [(0 2 40± 0 140 )g/L]与A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8) ;C组与D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0 1) ,但B组EOS/Leu %和eotaxin浓度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196、0 490 )。B、C组EOS/Leu %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占预计值 % )呈负相关 (r分别 =- 0 92 1、- 0 6 6 3,P <0 0 0 1或 0 0 2 6 ) ;C组eotaxin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 %呈负相关 (r =- 0 6 43,P =0 0 33)。B、C组eotaxin浓度与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胸腔积液标本按性质分为三组,即漏出液组、结核组和恶性组。应用酶速率法检测胸腔积液标本中ADA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FNγ的浓度。比较三组间胸腔积液中ADA活性和IFNγ浓度。【结果】①结核组胸腔积液的ADA活性和IFNγ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恶性组(P<0.01),而恶性组又显著高于漏出液组;②ROC曲线分析结果。IFNγ以107.9ng/L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2.2%、97.6%;ADA的诊断临界值为43.5U/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和90.5%。【结论】胸腔积液中IFNγ、ADA可能是临床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参考指标,其中以IFNγ诊断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支气管镜胸腔检查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电子支气管镜胸腔检查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6年11月~2008年4月经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41例胸腔积液行电子支气管镜胸腔检查.结果 经检查4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中恶性肿瘤21例(53.84%),结核11例(28.20%),慢性炎症3例(7.69%),粘连严重未看到胸壁者2例(4.87%).术后并发症中伤口疼痛最常见,对症治疗可缓解,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具有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