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定量分析转化生长因子受体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TGFβR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GFβR2的表达在NSCLC伴随诊断(companion diagnostic,CD)中的意义。方法 取患者手术中立即取材置于液氮中的新鲜组织标本(90例NSCLC组织,40例癌旁肺组织),抽提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标本。TGFβR2基因表达量通过2-ΔΔCT方法计算。TGFβR2的表达用(x±s)呈现。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来评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NSCLC组织中TGFβR2的表达(3.19±4.28)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1.01±0.41),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TGFβR2高表达的NSCLC患者预后不良,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降低。结论 TGFβR2可以作为NSCLC潜在的伴随诊断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MM)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最致命的人类肿瘤之一,占皮肤癌的5%和所有恶性肿瘤的1%.CMM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及细胞异常增殖密切相关.近来研究结果显示,DNA甲基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尤其是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更为重要.现对DNA异常甲基化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将BCG和HSP-MUC1共刺激树突状细胞(DC),观察BCG能否协同HSP-MUC1刺激DC表面的CD86分子表达的上调;并对DC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CG+HSP-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地低于HSP-MUC1组(P〈0.05)。细胞学试验显示,BCG能够显著增强HSP-MUC1对DC的激活作用,使DC表面的CD86分子显著上调。BCG+HSP-MUC1组的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显著地高于HSP-MUC1组(P〈0.05)。结论:BCG能够显著地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肿瘤疫苗佐剂的良好功效。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