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其中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在发病后5~7d发生.亦可数小时发生大量呕血,甚至死亡.在护理工作中应引起重视,现将23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观察和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脾动脉部分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肝癌病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过程中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观察病人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2—4周,49例肝功能改善,原有牙龈出血和鼻衄等症状大多消失,伴门脉癌栓76%(16/21)术后近期腹水减少或消失,肝功能恢复较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脾功能亢进,促进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升高,减轻门脉压力增高,提高免疫力,对肝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文江  陈勇  丁一  刘国印 《西部医学》2023,35(8):1152-1157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均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为延迟愈合组(37例)和正常愈合组(61例)。分别于骨折后1、4、8、12周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骨生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延迟愈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正常愈合组更明显(P<0.05)。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BGP、PINP、ALP、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愈合组,血清IGF-1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正常愈合组,骨折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血清IGF-1呈负相关(r=-0.4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折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0.7,提示其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对骨折延迟愈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 延迟愈合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随骨折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波动明显,且术后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对预测骨折延迟愈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高校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及疫情期间心理行为反应与焦虑水平状况,为今后疫情防控宣教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及参考.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平台,对739名医学生进行了疫情认知自评、心理行为调查以及焦虑水平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21份.被调查的医学生总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持...  相似文献   
5.
用改良的四氮唑硝基蓝(NBT)还原法观察了电针以及生物活性物质(BAS)包括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OM)和P物质(SP)对大鼠多形核白细胞(PMN)杀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及BAS均能增强大鼠PMN的杀菌功能(P<0.01);BAS对大鼠PMN的杀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效应。纳洛酮可阻抑电针对PMN杀菌功能的提高(P>0.05);可被BAS所翻转。电针的镇痛效应和NBT阳性细胞提高效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桥粒胶蛋白-3(Dsc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以及促卵泡激素(FSH)对Dsc3、EGFR/Akt信号通路下游分子以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Dsc3是否介导FSH通过EGFR/Akt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的调控,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Dsc3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运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检测Dsc3在6种卵巢肿瘤细胞及卵巢永生化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FSH对Dsc3、EGFR的调控,以及干扰Dsc3、EGFR和应用Akt通路阻断剂对信号通路分子的调控;运用MTT方法检测干扰Dsc3、EGFR以及使用Akt阻断剂后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1)Dsc3在卵巢癌及交界性卵巢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3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交界性卵巢肿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3在某些卵巢癌细胞如Hey、HO8910中及交界性卵巢肿瘤细胞MCV152中的表达高于卵巢永生化上皮细胞Moody;(2)FSH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上调Dsc3、EGFR的表达;(3)干扰Dsc3后,信号通路分子EGFR、pAkt受到抑制,Akt无明显改变;干扰EGFR后,信号通路分子Dsc3、pAkt受到抑制,Akt无明显改变;应用Akt通路阻断剂后,Dsc3、pAkt受到抑制,Akt无明显改变;以上三种处理均可抑制FSH对Akt信号通路的调控;(4)干扰Dsc3、EGFR,及应用Akt通路阻断剂均可抑制FSH介导的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P<0.05)。结论 Dsc3介导FSH通过EGFR/Akt通路调控的卵巢癌细胞增殖活性,进而促进卵巢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个体性网络大小及其对感染梅毒的影响,为男男性行为者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梅毒感染风险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2014—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采用外展干预和男同彩虹门诊相结合的方式对男男性行为者开展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男男性行为者基本人口学、行为学、性网络特征及梅毒知识知晓情况,开展HIV、梅毒检测,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探索该人群性行为、性网络与梅毒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429名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检测阳性率9.1%。平均年龄(27.2±5.8)岁;汉族占98.1%;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70%;户籍是外省的占一半以上;约50%在深圳居住时间在半年以内;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仅70.2%。个体性网络大小做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9)、文化程度(P=0.012)、在深居住时间(P=0.002)、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P=0.041)、梅毒知识知晓情况(P=0.047)均与最近6月个体性网络大小情况有统计学意义。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最近6月个体性网络大小、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情况与感染梅毒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个体性网络大小为15人以上(adjusted OR=3.383,95%CI=0.997~23.030)是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最近6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adjusted OR=0.059,95%CI=0.011~0.305)是感染梅毒的保护因素。结论 MSM人群是梅毒的一个易感人群,感染梅毒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预防HIV和梅毒需同步。性网络作为传播HIV/STI桥梁的同时也是预防的关键,通过性网络建立同伴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是预防性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方法治疗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T)、过氧化脂质(LPO)降低,P<0.01;而总超氧化物歧化萌(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增高,同时50%~60%的病人HBeAg、HBVDNA转阴,且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相符合。结果还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CD8(Ts/Tc)、大颗粒淋巴细胞(LGL)提高(P<0.05~0.01),然而TH亚群变动不显著(P>0.05),提示ILIB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ILI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应的机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胃泌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 Reg Ⅰ(Reg Ⅰ)基因转录因子的效应.方法 应用巢式PCR技术从胃癌细胞SGC7901基因组DNA扩增Reg Ⅰ基因启动子1414bp片段,将该片段插入pMD19-T载体,序列分析鉴定.应用随机引物法以地高辛分别标记1414bp及其HindⅢ酶切800bp和614bp片段,经灵敏度检测后,作为探针.应用Genomatix MatInspector在线分析软件分析Reg Ⅰ基因启动子1414bp片段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别以10-7 mol/L和10-8mol/L胃泌素G-17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 48h,提取核蛋白.应用DNA-蛋白质印迹法(Southern blotting),分别以地高辛标记的1414bp、800bp和614bp片段为探针检测胃泌素对胃癌细胞SGC7901 Reg Ⅰ基因转录因子的效应.结果 1414bp探针可检测到20条蛋白主带.胃泌素孵育后,带型没有变化,但是一些条带的灰度值改变,带9、12、13、14、15和16的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不同浓度胃泌素处理组之间上述6个条带的灰度值差异不明显(P>0.05).614bp探针可检测到灰度值变化的6条主带中的带9、12和13,胃泌素处理后,此3条主带的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800bp探针可检测到灰度值变化的6条主带中的带9、12和14,胃泌素处理后,仅带14的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614bp和800bp探针均未检出带15和带16.结论 胃癌细胞SGC7901Reg Ⅰ基因表达由多个转录因子协同调控.降低几个转录因子的结合活性可能是胃泌素上调胃癌细胞SGC7901Reg Ⅰ基因表达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