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下肢血管损伤的30例患者的血管重组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30例患者包括16例单纯动脉损伤,10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其中8例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1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及破口修复术,15例单纯动脉损伤经手术证实,其余5例病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和随访证实。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结果 30例患者CTA都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损伤,与原始轴位和MPR/CPR相比,MIP及VR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0.59%(12/17),58.82%(10/17)。CTA对血管损伤的诊断与DSA、手术所见及MRA等相关检查随访完全相符,但CTA对下肢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为60.71%(17/28)。结论 64层螺旋CTA可准确、直观显示下肢动脉损伤情况。各种下肢血管后处理成像技术中,MPR/CPR结合原始轴位对下肢血管损伤显示最佳,VR对手术定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烟雾病的诊断的检查技术要点、影像表现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行脑CTA检查,后处理技术为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CTA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脑基底动脉环等部位血管狭窄、闭塞的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且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基底部的异常血管网。结论CTA检查可作为烟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3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和经后处理成像,与DSA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23例患者CTA中发现动脉瘤26个(其中3例为2个动脉瘤),发病部位分布依次为前交通动脉15个、后交通动脉5个、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中动脉2个、基底动脉1个。CT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关系与DSA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在应用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很高,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简捷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例1 男性,31岁。突然头痛昏迷4d,于1995-10-27入院,平时有头痛史。检查:深昏迷,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O—I级,头颅CT平扫:右颞肌下减压。术中见一条直径2.5mm粗的畸形血管,因术前未做脑  相似文献   
7.
如何利用CT检查发现脑动静脉畸形三例黄钅容林温乃祥陈锦灿蔡云例1男,31岁。突然头痛昏迷4天,于1995年10月27日入院,平时有头痛史。检查:深昏迷,瞳孔等圆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0~Ⅰ级。头颅CT平扫:右颞叶脑内血肿,急诊开颅,清除血块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G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结果17例GG中,位于幕上16例,幕下1例;完全实性型6例,囊实性型9例,囊性型2例;瘤周无水肿或轻、中度水肿13例,重度水肿4例。2例囊性型病灶呈T1WI、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或轻度环形强化,囊壁小结节明显均匀强化。15例非囊性型病灶实性部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低信号,T2FLAIR稍高信号。17例患者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明显均匀强化6例,11例病灶内呈结节状或片状强化,主要以轻、中度强化为主。结论GG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样(IPT-like)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脾脏IPT-like FDCS 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52岁。结合4例患者CT平扫加增强图像,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和强度,探讨其CT表现与病理间的联系。结果病理所见IPTlike FDCS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背景,部分病灶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混杂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D21、CD34、CD35表达阳性。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 (EBER)原位杂交显示EBER-ISH(+)。4例脾脏IPT-like FDCS的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肿块,内见液化、坏死区,境界尚清,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实性部分持续性强化。结论脾脏IPT-like FDC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一般较大,常合并出血、坏死,平扫以等或稍低密度为主,强化方式呈持续性强化,可为临床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但最后确诊仍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卒中中心建设为平台,探索如何因地制宜构建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观察卒中救治体系建设对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能提高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立前(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救治的1 02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卒中中心建立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1 7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的管理绩效指标、临床治疗绩效指标、并发症预防的绩效指标、二级预防绩效指标、康复治疗绩效指标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多学科合作建设卒中救治体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时间(DNT)由卒中救治体系建立前的120 min缩短至82 min,静脉溶栓比例、平均住院费用较体系建设前明显上升(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脑卒中住院死亡率及去骨瓣减压术比例均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血管内治疗比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入院48 h内和出院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康复治疗比例、吞咽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