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0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26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CD34^+细胞体外扩增时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的变化。方法:利用mini-MACS分离脐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细胞纯度(86%~95%)。应用含rhSCF、rhIL-3、rhIL-6和rlGM-CSF的培养体系扩增CD34^+细胞。分别于培养的第1,2和4周收取细胞进行HHP-CFC测定,测试体系为含重组人SCF、GM-CSF、IL-3、EPO等细胞因子的半固体甲基纤维素。结果:测试体系中加入单个细胞因子不能产生HPP-CFC,含rhIL-3和rhGM-CSF体系产生的集落小且主要为巨噬细胞集落,由所有因子组成的体系产生的集落大而致密,包含粒系3种类型。此外,尽管细胞总数量显著增加,扩增的CD34^+细胞HPP-CFC形成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结论:本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及2011年4月,分别给予一HSP家系父子2人行UC-MSC鞘内注射治疗,两个疗程,每次1×106 cells/Kg,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标准(MAS)、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第一疗程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人MAS分级、ICARS及ADL评分均降低,两人行走站立稳定性及言语流利程度较治疗前改善;第二疗程结束后1个月与该疗程治疗前比较,2人ICARS及ADL评分降低,儿子肌张力进一步降低,父亲双上肢共济失调减轻。2人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末次治疗结束后随访20个月,父、子俩分别于第二疗程治疗结束7个月及8个月后,症状继续加重。结论 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但疗效不能持久。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强及多向分化潜能,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重要组织工程种子细胞.MSC经体外培养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是临床应用中亟待了解的问题.本实验以正常成人骨髓源MSC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学、细胞化学和染色体显带技术,观察了体外不同传代次数的MSC表面表型、分化能力和核型改变.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培养的MSC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依次减弱,但并不伴有细胞表面标志和核型的改变.这一结果提示,尽管体外培养的MSC遗传稳定性好,但高度增殖使细胞多向分化能力非同步逐渐丧失.因此在以MSC作为种子细胞构建不同的组织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扩增培养代数以便获得理想的细胞数目扩增同时保留细胞最佳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免疫调节、造血支持及促血管新生的功能特点,使其成为继造血干细胞之后又一个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成体干细胞.有些国家已经批准MSC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克隆氏病、骨关节炎等疾病;同时,数百个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上万人已经接受了MSC治疗.然而,MSC本身及其治疗过程,都可能引起相应的毒副反应,甚至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因此,在MSC治疗某些疾病效果尚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新型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应重视符合医学伦理规范的受试者知情权保护.参试者有权了解细胞治疗细节及其可能机制,潜在的风险及规避措施,其他可以采用的治疗手段及其与细胞治疗的比较等细节,以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60Co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HGF处理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γ射线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HGF处理的照射组在照射前3 h用终浓度为40ng/ml的HGF孵育.在照射后48 h:(1)用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2)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3)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感染各组心肌细胞,感染后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所含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间接比较各组心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生成量.结果 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未照射组减低(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单纯照射组增高(P<0.05).照射后96 h、感染AdGFP后48 h,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未照射组(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较单纯照射组增强(P<0.01).结论 60Coγ射线单剂量照射抑制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HGF可部分逆转60Coγ射线对心肌细胞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IL-2体外激活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PBSC)移植物的抗白血病细胞毒作用,以及rhIL-2处理对PBSC移植物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条件下,PBSC移植物与不同浓度rhIL-2(1000,500和250U/ml)共培养24及72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激活的PBSC移植物细胞毒作用,并应 相似文献
8.
c-cbl反义RNA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癌基因c-cbl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我们用RT-PCR克隆了包括5′端非编码区的人类c-cbl基因部分序列,将之反向插入pcDNA3载体,并转染K562及NB4细胞。经MTT实验、半固体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限制性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正确,MTT实验显示反义载体转染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抑,24、48及72小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07%,42.53%和55.75%(P值均<0.001),FCM-BrdU法测定的细胞倍增时间之比为1∶1.87(P<0.02),细胞集落形成抑制率为33.01%,反义转染基因NB4细胞增殖率无改变。上述结果直接地证明了c-cbl在CML细胞生长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经过腺病毒介导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后进行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原代hMSC,取第三代hMSC转染Ad-HGF。比较转染前后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hMSC/Ad-HGF的表面标志物,ELISA测定培养液上清的HGF浓度。结果 HGF基因修饰前后,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形态;流式测定hMSC/Ad-HGF与hMSC细胞表型一致;ELISA测得hMSC/Ad-HGF的培养液上清HGF浓度显著高于hMSC(P〈0.001)。结论经HGF基因修饰的hMSC,维持了原有的细胞形态及特异性细胞表型,且高表达HGF。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释放膜微囊(MV)是其促血管再生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旨在探索人骨髓MSC释放MV的适宜条件。收集5份健康人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并鉴定MSC。将第5代MSC分别悬浮于含10%胎牛血清或无血清的培养液中,按2×10^6/皿接种于直径为150mm的培养皿中,在低氧(1%氧浓度)或常氧条件下培养72h,每组20皿。将培养上清高速离心收获MV。计数培养后贴壁细胞,并测定MV蛋白质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MV的形态以鉴定MV。流式细胞术分析MV的表面标志。在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来源的MV(10μg/m1),培养72h后利用MTr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多数Msc释放的MV直径〈100nm,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特征性的中空膜样结构。MV表达CD29、CD44、CD73和CD105,不表达CD31和CD45。在常氧含血清、常氧无血清、低氧含血清和低氧无血清条件下,台盼蓝抵抗的贴壁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4.1、1.8、5.8和3.7,计算10^8细胞释放的MV蛋白含量分别为463.48±138.74、1604.07±445.28、2389.64±476.75和3141.18±353.01μg。MTT实验表明,低氧条件下获得的MV具有更好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结论:低氧可促进MSC释放MV,低氧和无血清培养MSC可能是制备MSC—MV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