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39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复位钳辅助复位加PFN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复位钳辅助复位和PFN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移位的股骨转子下骨折,以评估该技术的复位效果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从使用该方法治疗25例有移位的转子下骨折,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2岁。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18例,Ⅲ型6例,Ⅳ型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以评估复位水平和骨折愈合情况。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X线片上所有骨折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复位偏差<5°,其中21例解剖复位(84%),4例有2°~5°的内翻畸形,无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在转子下骨折,尤其是移位的SeinsheimerⅡ、Ⅲ型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复位钳辅助复位及PFN髓内钉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较高的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细胞内Ca2+([Ca2+]i)对心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PBs)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介导的增殖反应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大鼠FBs为模型,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FBs细胞外Ca2+跨膜内流、三磷酸肌醇(IP3)刺激胞内Ca2+释放,应用钙荧光指剂Fura-2/AM动态观测心肌细胞[ca2+]i浓度,γ-32P-ATP掺入法和免疫印迹(westen blot)测MAPK活性及蛋白含量,氚-亮氨酸(3H-Leu)、氚-胸腺嘧定(3H-TdR)掺入量作为FBs增殖的指标。结果:AngⅡ、IP3均能显著增加FBs[Ca2+]j浓度、MAPK活性及蛋白含量,并提高3H-Leu、3H-TdR掺入量,与对照组FBs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激活[Ca2+]i使MAPK活性及含量明显增加而促进FBs的增殖,FBs的增殖与[ca2+]i浓度增加有关,与[Ca2+]i的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3.
<正>脾脏储血丰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易导致破裂出血。根据致伤因素的不同,约10%的开放性腹部损伤可导致脾破裂,另约20%~40%的闭合性腹部损伤仍以脾破裂为表现[1]。而随着对脾脏各种功能的再认识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治疗策略的选择逐步趋向于抢救生命、损伤控制、保留功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外伤性脾破裂的整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脾脏外科的发展经过400多年的发展,脾脏外科的疾病大致可归纳为三类:脾脏相关良性或恶性血液性疾病、脾脏占位性疾病、脾外伤。 相似文献
4.
弥漫浸润型胃癌是胃癌中较少见的类型,其临床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活检阳性率不高,诊断较困难.该型胃癌恶性程度高,手术完全切除率低,预后差.以胃镜及活检为主要手段,结合胃B超、钡餐及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望提高术前诊断率.我院2001~2007年8月确诊为弥漫浸润型胃癌18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反义转录元件结合蛋白 2 (BTEB2 )重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BTEB2反义RNA对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从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制备BTEB2cDNA ,将其反向克隆至腺病毒载体 ,构建反义BTEB2重组腺病毒 ;用重组腺病毒局部转染球囊损伤的大鼠颈动脉 ,观察反义BTEB2基因转染对BTEB2蛋白表达及损伤动脉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构建的BTEB2反义重组腺病毒经鉴定正确 ,其滴度为 5× 10 9/ml;反义BTEB2重组腺病毒转染可明显抑制BTEB2蛋白表达及新生内膜增生。结论 :成功构建了反义BTEB2重组腺病毒载体 ;BTEB2反义RNA可明显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新生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明确Ad-14-3-3σ对不同辐射抗拒鼻咽癌(nasopharygycarcinoma,NPC)细胞CNE-1和CNE-2治疗作用的基础上,检测Ad-14-3-3σ对CNE-1和CNE-2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影响,探索CNE-1和CNE-2细胞中miRNA差异表达与NPC放射敏感性差异的关系.方法:用Ad-14-3-3σ转染CNE-1和CNE-2细胞;采用Paraflo microfluidic microRNA芯片检测,用激光扫描器收集杂交的图像,经LOWESS滤器规范信号后分析数据差异,根据Targetscan3.1数据库资料(http://www.targetsean.org)探索Ad-14-3-3σ对CNE-1和CNE-2中的miRNA差异表达的影响,预测其差异表达与NPC放射敏感性差异的关系.结果:Ad-14-3-3σ处理细胞以后,CNE-1与CNE-2相比较,有37个microRNA有明显差异,CNE-1中有17个上调,20个下调.其中倍数变化在3倍以上且2者检测量数量差异达到1000以上的有6个:hsa-miR-152、hsa-miR-205、hsa-miR-203、hsa-miR-7、hsa-miR-636和hsa-mjR-100.结论:Ad-14-3-3σ能够改变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CNE-1和CNE-2中的表达模式,缩小CNE-1和CNE-2之间miRNA的表达差异,而这些miRNA可能跟肿瘤的发生和放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TEB2反义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TEB2 cDNA反向克隆至腺病毒载体,构建携带反义BTEB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SBTEB2;用Ad-ASBTEB2转染VSMC,经免疫印迹法检测BTEB2蛋白质表达;通过改良Boyden趋化小室检测VSMC迁移数;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促VSMC迁移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PDGF)的表达。结果:(1)Ad-ASBTEB2转染明显抑制VSMC的BTEB2蛋白表达;(2)Ad-ASBTEB2组VSMC迁移数较未转染组(P〈0.01)和Ad.LacZ组(P〈0.01)显著减少;(3)Ad-ASBTEB2组PDGF-BB表达较Ad.LacZ组和未转染组显著降低。结论:BTEB2反义基因转染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的迁移,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促迁移因子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加强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探讨及时临床处理的方法.方法 对近2年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条件的156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可以同时出现几种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多见,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3 3%,肝功能异常为34 70%,肾功能异常为14 08%,还有其他方面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医患不和谐,因此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具有颅内高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静组各30例,对比观察早期持续给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对颅内高压患者的影响。结果镇静组躁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命体征、颅内压及并发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能减少血压的波动,控制颅内压的增高,减轻脑水肿,减少脑损害,同时可防止再出血、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