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DDS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801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未行DDS化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者78例(对照组),行DDS化疗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25例(DDS组)。结果 对照组1年内复发(早期复发)54例(69.2%),1年后复发(晚期复发)18例(23.1%),而DDS组1年内复发113例(34.8%),1年后复发107例(32.9%)。早期复发两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期复发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癌栓、卫星灶是肝癌早期复发的重要因素,前白蛋白≤160 g/L、白蛋白≤30 g/L与晚期复发有关。结论 DDS化疗对预防肝癌的早期复发起一定的作用,但对晚期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临床诊治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FAP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31例的诊治经验,对收治的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根据腹腔内压力、腹腔室隔综合征分型,以及早期(发病后3d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13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1例),中、重度8例(死亡4例);3d内早期手术治疗18例,其中轻度腹腔室隔综合征者5例(死亡2例),中、重度13例(死亡4例)。当腹腔内压力〉21mmHg时,早期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早期非手术治疗组(P〈0.05)。根据ACS分型,Ⅰ型非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Ⅱ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Ⅲ型非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9例(死亡2例),Ⅱ型4例(死亡2例),Ⅲ型5例(死亡2例)。Ⅰ型手术治疗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Ⅱ、Ⅲ型两组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腹腔内压力〉21mmHg,且CT提示为Ⅰ型ACS的FAP患者,宜尽早行有效的腹腔减压引流;而对于腹腔内压力〉21mmHg,CT提示为Ⅱ、Ⅲ型ACS的FAP患者,早期手术减压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余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尾叶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切除联合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26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25例,右三肝切除4例,中肝叶切除3例;所有患者同时附加全尾叶切除手术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根治性切除率为72.4 %(42/58)。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5 %和36.2 %。有3例现已无瘤存活6年。结论:肿瘤切除联合尾叶的规则性肝叶切除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6.
肝脏炎性假瘤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12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12例病人中有右上腹不适者9例(75%),发热5例(41.6%),乏力消瘦5例(41.6%),呕吐和腹泻3例(25%)。B超检查肿块为低回声,CT检查肿块为低密度和周边强化或不均一强化,其中有3例门静脉分支穿过或包绕病灶呈闭塞性静脉炎改变。术前正确诊断4例(33.3%)。12例均行手术切除,经3个月至6年的随访无复发。结论结合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术前诊断肝脏炎性假瘤。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肥大细胞计数(MCC)和IL- 8、MCP- 1、MIP-1α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51例胰腺癌组织进行肥大细胞计数,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ABC法)观察趋化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胰腺癌MCC均值为(16 1±6 8)个/HP;IL- 8、MCP- 1和MIP -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 7%、66. 7%和66. 7%,评分均值为2. 9±1. 9、2. 6±1 .8和2 4±1 7。高分化腺癌和未转移癌MCC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和转移癌(P<0 .05,P<0 .01 )。高分化腺癌IL -8评分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P<0. 05);未转移病例IL- 8、MCP- 1、MIP- 1α表达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转移癌(P<0 .05,P<0. 01)。IL-8、MCP- 1和MIP- 1α阳性病例MCC明显低于阴性病例(P<0. 01)。MCC与IL-8(r=0 47)、MCP- 1(r=0 .56)和MIP- 1α(r=0 .39)评分值之间均呈密切正相关,IL 8与MCP 1(r=0 .54)、MIP -1α(r=0. 52)及MCP- 1与MIP- 1α(r=0. 61)之间均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MCC和IL -8、MCP -1、MIP- 1α表达可能是反映胰腺癌进展、转移发生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3种趋化因子可能具有促进MC肿瘤内浸润的作用或MC促进癌细胞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出血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假性囊肿合并出血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两种类型,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而不同;CT和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1例,手术治疗2例,介入栓塞治疗2例,手术结合介入栓塞治疗1例;1例死亡,5例治愈.结论胰腺假性囊肿并出血发病凶险、处理棘手,CT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首选检查方法,手术和血管栓塞应合理选择和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在湘雅二医院行PD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PF有关的18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逐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4/137),病死率6.57%(9/137);其中,胰瘘18例,发生率为13.1%,占总并发症的41.0%;死亡4例,占胰瘘病例的22.2%(4/8),占总死亡病例的44.4%(4/9)。P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PE组(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上腹部手术史(OR=6.741),术前TIBL≥171 μmol/L(OR=3.308),胰腺质地软(OR=3.556)及胰管直径<3mm(OR=6.106)。
结论:术前重度黄疸(TIBL≥171 μmol/L)、上腹部手术史及胰管直径细小和胰腺质地软预示着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10.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DGF和PDGFR表达及与微血管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PDGFR)表达及与微血管计数 (MVC)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 8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标本PDGF和PDGFR的表达情况及MVC。结果 PDGF和PDGFR表达阳性率与原发性肝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块大小、有无包膜及肝硬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P >0 0 5 )而与原发性肝癌门静脉和 /或胆管癌栓形成有关 ,伴癌栓病例PDGF和PDGFR阳性率分别为 76 9%和 76 9% ,不伴癌栓病例阳性率分别为2 5 0 %和 16 7% ,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阳性表达者MVC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DGF和PDGFR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癌栓形成有关 ,可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研究结果可望为原发肝癌抑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