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谷氨酸影响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神经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双向ELISA 法定量检测体外培养乳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谷氨酸条件培养基中NGF的表达分泌量,观察谷氨酸的调节作用,并利用氯胺酮或EGTA 限制谷氨酸NM DA 型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观察谷氨酸调节作用的改变。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星状胶质细胞24 h 能表达分泌NGF 3.123 pg/105 细胞;10 μm ol/L~1 m m ol/L的谷氨酸能显著促进NGF表达,其中以100 μm ol/L的谷氨酸作用为最强,而10 m m ol/L 的谷氨酸反而起抑制作用;限制谷氨酸NMDA 型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能消除谷氨酸的这种调节作用。结果提示:谷氨酸可因其浓度不同促进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表达NGF,这种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其NM DA 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为载体的组织工程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组,珊瑚人工骨组,珊瑚人工骨-细胞复合体组,每组8只。采集兔骨髓进行基质干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诱导扩增、同时制备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并使之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细胞-珊瑚人工复合体。麻醉后无菌制备兔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骨,珊瑚人工骨,珊瑚人工骨-细胞复合体分别埋入到骨缺损处,术后2,4,6,8周对动物进行精神状况、伤口和X射线观察。每次观察后随机选择处死2只动物并取材,以组织学方法对成骨情况进行观察。成骨情况按照Lane-SandhuX射线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骨形成(0分无骨形成;1分骨形成占缺损25%;2分骨形成占缺损50%;3分骨形成占缺损75%;4分骨形成充满缺损)、骨连接(0分骨折线清楚;2分骨折线部分存在;4分骨折线消失)、骨塑形(0分未见骨塑形;2分骨髓腔形成;4分皮质骨塑形)3个方面11项,采用SSPS8.0统计软件对其分值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4只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后与珊瑚人工骨贴附能力:体外培养3d时,骨髓基质干细胞已充分贴附包裹于珊瑚孔隙周边,5d与7d时无明显变化。②成骨情况:在手术后2、4、6、8周细胞-珊瑚人工骨复合体组Lane-SundhuX射线评分明显优于自体骨组[(5.4±0.95,8.7±0.51,9.2±2.81,11.2±1.15);(0.7±0.51,2.4±0.96,4.3±0.94,7.2±1.06),P<0.05];明显优于珊瑚人工骨组[(5.4±0.95,8.7±0.51,9.2±2.81,11.2±1.15);(0.3±0.41,1.3±0.43,1.8±0.42,4.5±1.16);P<0.05。在手术后4,6,8周时,自体骨组Lane-SundhuX射线评分优于珊瑚人工骨组(P<0.05)。③各组不同时间炎症细胞数量:细胞-珊瑚人工骨复合体组与自体骨组、珊瑚人工骨组在手术后2,4,6,8周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珊瑚人工骨组的成骨能力最强,自体骨组次之,而珊瑚人工骨组最差。组织工程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同时具有骨传导骨诱导作用,成骨能力强,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Bryant三角标志术中均衡下肢长度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不等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Bryant三角标志术中均衡下肢长度以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效果.方法 126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体检及X线片测量两侧肢体长度差,估计假体型号和位置,术中依据大转子到Bryant三角顶点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平衡下肢长度.结果 126例随访3~26(9.5±0.5)个月.术前肢体长度差比例为:0~5 mm者占20.6%,5~10 mm者占46.0%;10~15 mm者占16.7%;15~20 mm者占10.3%,>20 mm者占6.4%;通过平衡肢体长度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比例为:0~5 mm者占50.8%,5~10 mm者占33.3%,10~15 mm者占7.9%,15~20 mm者占5.6%,>20 mm者占2.4%.术后脱位牵引复位2例,坐骨神经痛1例,大腿疼痛3例,相应治疗后缓解.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Bryant三角标志平衡下肢长度预防肢体不等长效果优良,能明显提高术后患者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Bryant三角标志术中均衡下肢长度以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肢体不等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体检及x片测量两侧肢体长度差,估计假体型号和位置,术中依据大转子到Bryant三角顶点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平衡下肢长度。结果随访3~26个月,平均(9.5±0.5)个月,术前肢体长度差0~5mm的患者占20.6%;差5~10mm的占46%;差10~15mm的占16.7%;差15~20mm的占10.3%,大于20mm的占6.4%;通过平衡肢体长度差,术后双下肢长度差0-5mm的比例提高到50.8%,差5~10mm的比例降为33.3%,差10~15mm的比例为7.9%,差15~20mm的比例为5.6%,差异〉20mm的比例为2.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利用Bryant三角标志平衡下肢长度预防肢体不等长,效果优良,能明显提高术后患者满意率,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5.
星状胶质细胞合成分泌神经生长因子 ( NGF)受到多种因素 (发育过程、神经系统损伤、病毒刺激等 )的影响。其中脑损伤后谷氨酸的作用还不明确〔1〕。通过体外培养星状胶质细胞 ,用不同浓度的谷氨酸直接作用于细胞 ,观察细胞合成分泌 NGF的改变 ,明确了谷氨酸对星状胶质细胞表达 NGF的确切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星状胶质细胞的培养纯化鉴定 取 SD乳鼠(生后 3~ 5天 )大脑组织 ,按参考文献〔2〕方法进行培养。1 .2 细胞的分组与处理 纯化后的星状胶质细胞以 2× 1 0 5/ml密度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上培养 48h,吸去培养液 ,每组设 4孔 …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32例48椎,观察对比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及活动能力,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其中术后1 w患者疼痛VAS评分(2.2±0.6)较术前(7.6±0.7)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1.2±0.4)较术前(2.4±0.6)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6个月.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常见的也是危险性较大的并发症,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会造成严重后果,故在临床中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目的:评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6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置换前、置换后第3天和第7天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法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结论: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骨水泥假体、年龄分布、体质量指数、全身麻醉,它们的OR值分别是9.215,11.247,3.842,4.825,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骨水泥假体的使用、高龄、体质量指数大于25 kg/m2及全身麻醉均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积极采取对应措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