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传染学组主持的全国小儿急救与感染学术会议于1988年5月11日至14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得到江苏省卫生厅,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南京市传染病院的大力支持。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66人,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会议共自收到来稿776篇,其中有关急救的219篇,感染的509篇,其他48篇。选入大会报告48篇,小组交流117篇,汇编题录563篇。会议期间就儿科急救和感染两个专题组织了了座谈,重点对近年来伤寒在某些地区的暴发流行,流行 相似文献
2.
3.
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由虫媒病毒B组中一种披盖病毒(Togavirus)所引起。本病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季节性强。重症者病死率高,部分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而致终身残疾。我省近几年来乙脑病死率在常见急性传染病中占第三位,约在7%左右。因此,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仍是当前值得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1979年冬,江苏省邳县××公社,出现了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自12月1日起到24日发病人数达481人,以12月10日~22日为高峰,此次流行延续到1980年1月上旬终止。当时在邳县人民医院住院者40例,我们就此次临床和实验室所见,作一简短报导。性别和年龄男女之比为27∶13。年龄5月者1例;6~18月32例;18月~2岁6例;3岁1例。临床表现一、发热:35例有发热,占87.5%,38°~39℃26例,超过39℃9例。90%左右的病例起病即发热,一般持续2~4天,少数病例6天,热退都早于腹泻停止。二、呕吐:32例有呕吐,占80%,94%的病例发生于病初;80%病例呕吐持续2~6天,呕吐消失都先于腹泻停止。三、腹泻:每日腹泻10次以上者17例(42.5%),粪便均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便;88%的病例腹泻持续7~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通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了抗氧化剂对组织和血清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脊髓损伤2h 后,损伤组织中 MDA 含量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d 后增高更著(P<0.01);血清 MDA 在损伤2h 后已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后逐渐降低。维生素 E、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二甲基亚砜均能显著降低损伤组织 MDA(P<0.01)和血清 MDA(P<0.05)。提示脊髓损伤后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早期应用抗氧化剂,可作为减轻继发损害的一项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自1962年Chanock等成功地用人工培养法获得肺炎支原体(Myoplasmas pneumonial,MP)后,国内外学者对MP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在近10多年来由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证实了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尚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疾病,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肌肉和关节等。这类病例的发现,少数可由病人的血液、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或皮肤水疱中 相似文献
7.
8.
我院自1982年6月至10月,对儿科3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了粪便培养,检出空肠弯曲菌25例,阳性率为10.6%,现报告如下: 一、病原菌的检测对236例3岁以上,病程在7天以内(仅1例是半月)的急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全部作常规检查及其他肠道病原菌和空肠弯曲菌的培养。空肠弯曲菌检查系将粪便标本保存于Cary-Blair,氏运送管中,并采用简易微需氧封闭袋(由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研制)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空肠弯曲菌25例,阳性率为10.6%,其中2例同时培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O126B_6。共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8例(3.4%),志贺氏痢疾杆菌属18例(7.5%),说明空肠弯曲菌亦是腹泻的主要病原菌。21株空肠弯曲菌在42℃微需氧环镜下进行纸片法药物敏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76年到1977年应用转移因子治疗乙脑14例,全部治愈,无付反应,无后遗症。兹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正常人白细胞转移因子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供应,每支一个单位,相当于4×10~3白细胞的抽提物。 1.转移因子剂量及用法:儿童:1支皮下注射,一日一次,连续5天。成人:2支皮下注射,一日一次,连续3天,接着为1支,皮下注射,一日一次,连续2天。 2.中药:复方大青叶2毫升肌肉注射,一日二次。其他如醒脑静,竹沥水,针灸等选择应用。 3.对惊厥、脑水肿,呼吸衰竭等重危症状须进行常规处理,出现并发症则及时应用抗菌素。 4.类固醇药物的应用:8例未用,6例应用(2例系脑水肿严重,并出现呼吸衰竭之危象,4例系防止静脉炎)。 5.对照组(系1975年的12例乙脑患者)用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该组病型、年龄均与转移因子治疗组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检测了哮喘发作期患儿。对经丙酸倍氯松(BDP)吸入治疗的患儿及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膜IL-2受体(mIL-2R)、超微结构、血浆游离IL-2受体(sIL-2R)、淋巴细胞亚群及BDP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mIL-2R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DP可以明显抑制PHA刺激引起的体外培养淋巴细胞mIL-2R的表达,引起淋巴细胞的凋亡,而吸入BDP(200μg/d)的哮喘患儿(缓解期)除sIL-2R比哮喘发作期显著降低(P<0.05)外,外周血淋巴细胞mIL-2R及淋巴细胞亚群并未出现显著变化.结果提示,抑制淋巴细胞mIL-2R表达和淋巴细胞活化可能是BDP治疗哮喘等变态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吸入BDP主要是呼吸道局部作用,对全身细胞免疫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