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loodflowvariationandenergymetabolisminthegastricmucosafollowing7.5%hypertonicsalineresuscitationWangJunyi(王俊义);WuGuosheng;(吴... 相似文献
3.
大鼠胰肠和胰膀胱重建式单纯胰腺移植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单纯胰腺移植 (PTA )的不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近交系SD大鼠为供、受体 ,分为正常对照组 (NDC组 ) 10只 ,糖尿病组 (DC组 ) 10只 ,胰肠重建式组 (E D组 )和胰膀胱重建式组 (B D组 )各 2 2只。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腺腹主动脉绊 (含脾动脉 )和门静脉绊 (含脾静脉 )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 (袖套式 )。并于术前和术后 1,3 ,7,14 ,3 0d监测受体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E D组受体手术时间长于B D组 (P<0 .0 5 )。E D组除 11例 ( 5 0 % )、B D组除 12例 ( 5 4.3 % )于 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 ,其余动物均存活 1个月以上。E D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胰漏及继发性胰腺炎 ;B D组主要为尿路并发症 ,前者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后者。成功的PTA后受体第 1天血糖即下降 ,第 3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饮水量、进食量、尿量均减少 ,14d后基本稳定。结论 成功的E D和B D重建式PTA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防治术后并发症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TGF-β1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预处理大鼠小肠移植受体后移植肠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分4组,每组24只.A组:同基因移植组(BN→BN);B组:异基因移植组(F344/N→BN);C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D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FK506.术后3、5、7 d各处死6只,取出移植肠.行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表达,TUNEL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组中Bcl-2在术后有轻度下降,而Bax的表达则略有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Bcl-2及Bax的表达与A组无明显差异.C组的凋亡细胞数在术后逐渐增加,但数量始终较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结论 经TGF-β1基因转染的imDC预处理受体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胰膀胱引流式单纯胰腺移植的动物模型。方法:22只脲链霉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行单纯胰腺移植,正常22只SD大鼠为供体;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腹腹主动脉(含脾动脉)和门静脉袢(含脾静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及左肾静脉分别行端侧和端端吻合(袖套式);外分泌系统采用胰膀胱引流式。于术前2d和术后1,3,7,14,30d监测受体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和空腹血糖,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供体平均手术时间(33.7±9.5)min,受体平均手术时间(49.4±13.4)min,移植物均无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44.4±15.8)min。除12例于1个月内死亡或胰腺失去功能外,均成活1个月以上。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路并发症(7例,31.8%)。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后受体第1日血糖即下降后基本稳定。结论:成功的单纯胰腺移植均可有效地恢复糖尿病大鼠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1)在大鼠小肠移植早期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后分3组:第1组,非手术对照组(F344/N);第2组,同基因移植组(F344/N→F344/N);第3组,异基因移植组(BN→F344/N)。术后1、3、5、7d取各组移植肠及其肠系膜淋巴结检测MAdCAM-1表达的分布及变化,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同基因移植组各检测时点的肠黏膜组织表现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异基因移植组肠黏膜组织表现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渐进过程,2周后移植肠绒毛变的低平,散在黏膜上皮脱落,移植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萎缩明显。MAd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期,高表达于移植肠固有层及其肠系膜淋巴结,特别是高表达于肠黏膜固有层中的扁平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同基因移植组术后MAdCAM-1的表达在1—7d均无明显量的变化;而异基因移植组MAdCAM-1在移植肠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在其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MAdCAM-1与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EGF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道细胞凋亡影响的机理。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AP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开腹翻动胰腺,n=24)、AP组(n=24)及APEGF组(n=24)。APEGF组皮下注射EGF0.1μg·g-1,其余两组动物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次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6h、12h、24h剖杀取材,经心脏取血2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以干纱布吸沾腹水法测量腹水量。从屈氏韧带远侧10cm处开始取2cm空肠,观测空肠组织细胞凋亡;另取10cm空肠,检测空肠粘膜MDA(丙二醛)含量。结果:术后12h及24h,APEGF组动物腹水量显著低于AP组(P<0.05,P<0.01),APEGF组动物血清淀粉酶也显著低于AP组(P<0.05,P<0.01);术后24h,APEGF组动物血浆、空肠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AP组;术后12h及24h,空肠粘膜凋亡指数显著低于AP组。结论:EGF能迅速恢复血清淀粉酶正常活性,降低AP大鼠血浆、肠粘膜组织MDA含量,减轻AP所致的肠粘膜细胞凋亡损害。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在监测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年来为12例患者施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心电图监测显示,当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内时P波变为高尖,术后经X光透视并摄取胸片证实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提示心电图技术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炎相关蛋白(PA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损伤胰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经胰胆管逆行注入3.5%牛磺胆酸钠(1.0ml/kg),诱导AP模型,然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P组及EGF组,每组8只.24小时后,检测血清淀粉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定胰腺细胞PAP mRNA水平.结果EGF组动物胰腺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较AP组轻微,血清淀粉酶值显著低于AP组(P<0.01),胰腺PAP基因表达阳性面积率显著低于AP组(P<0.01).结论EGF可以减少AP大鼠PAP基因表达阳性面积率,对损伤胰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