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罔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用电解町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成功栓塞208例220个颅内动脉瘤.完全栓塞(>95%)128个,大部分栓塞(80%-95%)80个,部分栓塞(<79%)12个.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1例痊愈,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5例,局部溶栓后遗留偏瘫和单瘫;3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的载瘤动脉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12例复发再次栓塞后治愈. 结论 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非常规促醒药物唑吡坦对脑损伤昏迷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分析该作用是否存在干预时间相关性. 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观察7例服用唑吡坦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服药0.5 h前后及1周后99Tcm-双半光乙酯(ECD)脑灌注显像.做可视化分析;应用脑状态监测仪(CSM)进行检测,对比用药前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爆发抑制指数的变化;观察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包括语言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睡眠质量等的变化. 结果 (1)患者服药后脑状态指数、肌电指数均高于服药前爆发抑制指数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服药后7例患者脑损害区血流较服药前明显增加.(3)7例患者中3例成功促醒,表现为服药后0.5 h能与家人及医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用药后第2天便能做简单的数学运算,下肢可遵嘱做屈曲运动.其中1例原有的肢体震颤及扭转痉挛明显缓解:余4例肌张力及睡眠质量改善. 结论 唑吡坦能恢复部分脑损害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脑功能的改善与服药时间长短无关,脑功能的改善是"一步到位"而非"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病的临床、病理、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本院近5年间收治的6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力增高,并伴有反复发作智能与精神障碍、癫痫、偏瘫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病变弥散,并灰白质均受累,占位效应不明显。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大脑半球灰白质中广泛增殖,主要在血管、神经元周围呈浸润性生长,不形成团块。病理学所见:镜下病变区可见多数星形胶质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细胞核有圆形、椭圆形,核染色较深,少见核分裂。其中58例患者行开颅切除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合可帮助诊断,但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66例脑胶质瘤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力增高,并伴有反复发作智能与精神障碍、癫痫、偏瘫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病变弥散,并灰白质均受累,占位效应明显。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在大脑半球灰白质中广泛增殖,主要在血管、神经元周围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团块。其中58例患者行开颅切除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认为脑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结合可帮助诊断,但确诊仍需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颅脑损伤后脑局部代谢变化并评估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24例诊断明确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选择1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1H磁共振波谱分析颅脑病灶区和正常对照组相应位置N2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肌酸(Cr)、含胆碱化合物(Cho)及NAA/Cr,NAA/Cho,Cho/Cr值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NAA/Cr,NAA/Cho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而Cho/Cr则上升明显。结论颅脑损伤后脑内代谢物发生变化并通过磁共振波谱分析对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位额颞骨瓣治疗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 以蝶骨嵴为中心行低位额颞骨瓣开颅,骨窗下端平齐前颅凹底,咬除蝶骨嵴中外1/3,前端尽可能接近中线,后端颞骨咬至颧弓,上端高约4~5cm即可,形成一个前中颅凹底充分显露的骨窗。直视下尽量清除已经挫烂失活的脑组织及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再根据脑挫裂伤的轻重,处理硬脑膜及骨瓣。结果 按GOS评分方法进行预后判断,64例患者中良好37例(57.81%),中残7例(10.93%),重残3例(4.68%),植物生存1例(1.56%),死亡14例(21.87%),其中GCS3~5分死亡10例(48%),6~8分死亡4例(12%)。结论 低位额颞骨瓣方法对于单侧额颞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近3年经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血栓塞治疗脉治疗结果。方法:统计近 科的颅内动脉患者25例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结果,其中前循环动脉瘤20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结果:25例患者中,手术夹闭13例,栓塞12例,人败改为手术夹闭者5全民2例,栓塞后偏瘫失语者2例。结论:颅仙动脉瘤治疗宜着选手术夹闭,栓塞可作为手术的补充,用于手术难以达到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冲性脑挫裂伤病情恶化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经会诊后转入的38例对冲性脑挫裂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脑挫裂伤患者中.37%出现迟发性血肿,63%原有的血肿扩大。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14例,总良好率73.7%.总死亡率10.5%。【结论】正确认识对冲性脑挫裂伤,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复查CT,尽早发现和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的病因.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陈洪吴耀晨赵永阳陈建良我们将本院自1990~1996年收住7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行钻孔冲洗常压引流与近期13例采用钻孔冲洗负压引流进行疗效对比和讨论。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临床资料:甲组:73例,男70例,女3...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或开颅手术后造成颅骨局部缺损,不仅可以引起病人头痛、头晕,还可以使病人存在不同程度 的恐惧和不安全感,造成病人严重精神负担。所以对有症状的患者或缺损面积直径大于3cm以上者,均需进行颅骨成形术。我科自1991~1993年,采用国产棱形钝钛网(TA_2)进行颅骨成形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认为该材料经济,可按需进行裁剪塑形,无副作用,是目前最理想的人体植入材料之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年龄14~58岁,平均24岁。女性16例,男性34例。缺损原因:脑外伤术后去骨瓣4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后5例,AVM术后1例,脑膜瘤术后1例。缺损部位:双额骨4例,额颞骨26例,颞顶骨17例,顶骨1例,顶枕骨2例。缺损范围:最小内径3cm,最大内径12cm,颅骨成形时间为第一次手术后3~12个月之间。术前有颅骨缺损综合征者36例,合并局部脑膨出者6例,有轻偏瘫者7例,有癫痫发作者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