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手术的配合经验,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方法:对54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由专业护士进行手术配合.结果:全部54例手术成功,术后恢复好.结论:术前充分地准备,术中熟练默契地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SPECT脑灌注显像对降纤酶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射用降纤酶是一种新型溶栓剂 ,主要用于脑梗死治疗。笔者应用SPECT脑灌注显像评价了其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43例初发脑梗死患者 ,试验组 2 3例 ,予以降纤酶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 ,对照组 2 0例 ,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 ,辅助用药均相同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无统计学差异。2 .SPECT脑灌注显像。治疗前后各显像 1次 ,仪器为SiemensDIACAM/VAX30 0 0SPECT仪 ,配低能通用准直器。采集条件 :矩阵 12 8× 12 8,能峰 140keV ,窗宽 2 0 % ,旋转 36 0° ,5 .6°/帧 ,每帧采集计数 …  相似文献   
3.
Arc/Arg3.1基因为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IEGs)的一种,是可以直接作为效应因子的细胞结构元件,其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若Arc/Arg3.1蛋白表达受阻则会损坏LTP的维持,继而损坏长期记忆的巩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体内Arc/Arg3.1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Arc/Arg3.1自身表达易被附近的A低聚物和斑块打乱,这种改变可干扰体内神经网络的集成。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改变如何影响AD的神经生理。本文将对Arc/Arg3.1基因的调控、Arc/Arg3.1蛋白的表达以及在现有AD模型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继发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脑梗死是否存在缺血耐受现象.方法 13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有同侧TIA史的38例患者(有TIA组)及无同侧TIA史的98例患者(无TIA组),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阳性表达率,头颅MRI测量梗死面积,并评定其入院时及发病第30天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有TIA组患者人院时CD62P阳性表达率低于无TIA组[(4.21±0.43)%比(6.01±0.03)%,P<0.05].有TIA组患者梗死面积较无TIA组小(P<0.05 o有TIA组患者发病第30天时ADL评分低于无TIA组[(21.12±1.45)分比(30.83±3.47)分,P<0.05].结论 继发于TIA的脑梗死存在缺血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西汀干预急性期脑卒中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对新发卒中病人使用氟西汀干预,并根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分成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1周和4周时分别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抑郁量表值以及血浆和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抑郁分值较对照组降低,神经功能康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小剂量氟西汀能够减少卒中后抑郁,调节神经递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首发癫痫的“散脑”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珍  方琪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2):163-163,168
37例首发癫痫的“散发性脑炎”脑电图痫性发作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发性脑炎”的癫痫患者;且随病程延长发作波消失较快;儿童,青少年患者以弥漫发作波,慢波为主。  相似文献   
7.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GBS与感染和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反应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周围神经。为提高对GBS的认识,将近三年来住院诊治的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间,住院诊断的GBS患者28例,均符合格林-巴利综合症诊断标准[1]。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13~62岁,平均38.57±15.22岁。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者21例,其中1周内12例(42.9%),2周内9例(32.1%),亚急性起病(1月内)3例(10.7%),慢性起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B β1)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对 3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和TGF β1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在发病后第 1天升至最高 [(4 8.4± 10 .4)ng/L],随后逐渐下降 ,第 3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至 (38.2± 9.6 )ng/L和 (31.4± 6 .8)ng/L ,第 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2 3.7± 5 .9)ng/L ,P <0 .0 1]。轻、中、重三型脑梗死组间在同一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不同大小梗死灶间除发病后第 1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外 (F =4.13,P <0 .0 5 ) ,其它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其峰值与病情轻重无关 (rs=0 .186 ,P >0 .0 5 ) ,而其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 (rs=0 .5 0 8,P <0 .0 1)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 β1在发病后第 1天为最低 ,随后渐升 ,至第 7天接近对照组 [(4 2 .1± 8.2 ) μg/L],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或梗死灶大小无显著相关 (P>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 :IL 6和TGF β1可能都参与了脑梗死的免疫 炎症反应 ;动态检测IL 6和TGF β1有助于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讨内镜直视下氩气刀治疗下消化道息肉的护理,得出结论:根据APC治疗机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病原诊断结核性脑脊髓膜炎。[方法]PCR检测分离分纯的CSF中巨噬细胞内TB-DNA,并与PCR直接检测CSF中TB-DNA进行比较。[结果]本法特异性为95%,精确度为95.12%,灵敏度为95.24%。假阳性和假阴性均少于PCR直接检测CSF。[结论]PCR检测分离分纯的CSF中巨噬细胞内TB-DNA优于PCR直接检测CSF中TB-DNA。本法可作为临床病原诊断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的实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