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损伤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2例.根据情况复位,双侧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减压,部分病例未减压.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6~24 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5 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知应证广,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断肢(指)功能再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出功能再植是断肢(指)再植的最终目的。方法总结1994~2001年间160例196肢(指)断肢(指)再植成活的病例,分析术后功能与术前判断、术中操作、术后锻炼的关系。结果经3.8a的随访、级功能159肢(指)(81.22%),、级功能37肢(指)(18.88%),均与上述三条掌握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严格适应证及术中操作,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二次功能重建手术是最大程度恢复再植肢(指)功能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反映手术间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反映手术室工作状态的指标和方法,为了解科室需求、合理利用手术室资源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医院局域网中有关手术安排、手术过程、麻醉等信息,通过常用统计指标、统计图表,反映手术室、手术科室、手术间的工作状态。结果 工作日手术问日均工作6.34小时,节假日日均工作0.6l小时。工作日13点后有近l/3的空台,14点后近l/2空台。个别手术间利用率偏低。结论 1.由在用手术间时点统计结果可见,14点后接台手术尚有一定潜力,节假日安排手术潜力更大;2.工作日间均工作时数已近满负荷,若要进一步提高手术间的利用,需加强麻醉科和手术室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9例(38只眼)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在不停用一般降糖药物的同时服用自拟糖网明方剂。对视力、眼底、空腹血糖、尿糖定量、血流变学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其中空腹血糖、血流变学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其中空腹血糖、血流变学检查等项检查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本组患者经治疗眼底情况改善,视力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6.
重症肝炎3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15例;另15例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人胎肝细胞悬液。综合治疗组病死比例为9/15例;胎肝组病死比例为4/15例,较综合疗法组明显为低。胎肝组存活11例平均退黄时间为55.4±25.4天;综合疗法组存活6例,平均退黄时间为119.7±54.9天,前者明显短于后者(P<0.01)。对胎肝组12例患者作输注前后凝血酶元时间活动度对比观察,输注后48h凝血酶元时间活动度可提高18.9%。  相似文献   
7.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变及其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分子病因奠定基础。方法取同一患者不断恶化的3次手术标本,行cDNA微阵列检测,分析在不同阶段持续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初发(WHO II级)、复发(WHO III级)和再发(WHO IV级)的标本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19条,其中下调者16条,上调者3条。在下调的基因中,功能明确者有抑制RAF1/MEK/ERKs激酶通路激活的磷酸酰乙醇胺结合蛋白,抑制肿瘤血管增生、侵袭,调控细胞凋亡的碳酰还原酶;抑制c-myc基因表达的肺库否样因子;参与人DNA切除修复的多聚酶ε。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恶变过程中持续存在的分子变化,以抑制肿瘤增殖基因表达下调为主,其中RAF激酶抑制蛋白、DNA多聚酶ε和碳酰还原酶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DNA损伤修复等具重要功能的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PASG敲除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PASG基因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性敲除PASG基因7.126kb基因组DNA序列(含该基因第10~12个外显子),并从形态学及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水平观察基因敲除后的改变。结果PASG基因敲除鼠全基因组表现为低甲基化水平。海马区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存在细胞形态、排列层次和数量的异常。鼠脑全基因组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PASG基因敲除后,表达差异超过1.6倍的基因共有123条,其中61条表达下调,62条表达上调。结论PASG基因作为上游调控基因,通过改变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调控下游一系列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表达。PASG基因表达异常导致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分子事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汤山医院数据库备份方案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典时期临时组建的小汤山医院在应用军字1号医院信息系统过程中,如何做好数据库的备份,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小汤山医院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数据库备份方案设计中应当注意和掌握的原则,同时,对数据库备份方案的实现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最后还对数据库备份方案的设计和实现的体会做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气味(苹果、香水、樟脑)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磷酸化的CREB(pCREB)的影响。方法:让小鼠在不同气味的环境下生活14d,在第7d开始方形水迷宫训练,3d后进行测试,连续测试5d。测试完后断髓处死动物,取出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pCREB和CREB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樟脑组和香水组水迷宫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错误次数增多(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鼠海马CREB的磷酸化水平大大降低(P<0.05),但对CRE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苹果组与对照组比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樟脑气味和香水气味对小鼠记忆能力有负面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REB磷酸化水平而实现的。苹果气味对小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