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16~18年的长期免疫效果定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探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 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象为1987-1989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与前期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1)1987-1989队列的免疫人群在免疫7年、14年、18年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89.7%,94.8%和87.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性抗体水平分别为57.37%,32.80%,36.67%,免后14、18年的抗体保持在一致水平;(2)乙肝血源疫苗接种16~18年后,平均HBsAg阳性率为1.99%;保护性抗体水平为36.67%,总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2.91%.结论 新生儿普种乙肝血源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疫苗免疫18年后保护效果稳定,不必进行人群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5—2012年广西玉林市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及病毒N基因遗传变异特征,为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2年在广西玉林市采集犬脑组织及临床诊断人狂犬病病例的唾液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阳性标本进行N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和种系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检测外观健康犬脑组织728份、临床诊断人狂犬病病例唾液33份,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96%(7/728)和51.52%(17/33)。获得5条犬源、6条人源狂犬病病毒株N基因全序列。该11条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7%~100.0%,与广西以往分离株GX01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5%~98.4%,与疫苗株CTN株的同源性为94.6%~99.7%。进化树分析显示,犬源株和人源株病毒N基因亲缘进化关系很近,处于同一分支,都属于基因Ⅰ型狂犬病病毒。结论从病原学和病毒分子水平证实玉林市外观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及17例临床诊断病例为确诊病例,其病原为狂犬病病毒基因I型,阳性带毒犬的流动是造成本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该地区疫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2005年乙型肝炎发病状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发地区,1996~2005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始终处于全区各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前3位。乙肝疫苗的普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乙肝病毒的流行,但是乙肝发病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广西近年来乙肝发病的规律,为乙肝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笔者整理分析了1996~2005年广西乙肝疫情资料,探讨其发病状况和影响因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脑炎病例的现场调查,分析确认疫情的性质和原因。方法通过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收集到的实验室检测、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3年5月8日~6月2日,某市“不明原因脑炎”发病34例,罹患率2.03/10万;死亡4例,病死率11.76%。发生不明原因脑炎病例疫情的乡(镇),1~4月应种儿童(1~15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的接种率仅为21.82%。当地卫生环境较差,蚊虫孳生严重,未开展有效的预防,三带喙库蚊是当地优势蚊种。病例皆急起发热,体温≥38.5℃,伴嗜睡、抽搐、喷射状呕吐等症状。实验室检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增高,检测的标本数占病例数的67.65%(23/34),标本中乙脑IgM阳性率82%(19/23)。结论这次“不明原因脑炎”疫情最终确认为一起乙脑疫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5月以前乙脑疫苗接种率低。敏感和质量可靠的诊断试剂,对于这次疫情的判定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西全区病毒性肝炎网络直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广西网络直报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全区报告病毒性肝炎5878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26.15/10万.其中,2006年以前发病的病例1103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8.77%.从病例诊断至填卡平均需2.81 d,从填卡至网络直报平均需1.71 d,从网络直报至初审平均需0.26 d,从初审至终审平均需0.48 d.卡片选填项目中,注明填卡医生姓名的占97.76%,填写身份证号码的仅占4.61%.共查出重卡408张,占报告总数的0.69%.实验室诊断病例37888例,占64.45%.结论 网络直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应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直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28个县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区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度的实施现状,寻求适合我区保偿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统一表格,收集县卫生防疫站儿童入保登记的材料。结果1997~1999年出生儿童入保率<50%,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报告入保率为40%左右,0~7岁儿童保偿率为46.69%,仍有32.1%的县,30.5%的乡镇,40%的人口未开展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结论 广西保偿制发展不平衡,计免保偿制没有与市场经济衔接,保偿金额低、管理松散和宣传不到位是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保偿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based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与不同剂型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types Ⅰ and Ⅲ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序贯接种的抗体滴度。  方法  选择柳州400名2月龄婴儿,按1:1:1:1随机分为sIPV+2bOPV糖丸、sIPV+2bOPV液体、2sIPV+bOPV糖丸、2sIPV+bOPV液体4组,按0 d、28 d、56 d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检测免前、免后28 d脊灰中和抗体滴度。  结果  序贯程序相同时,1剂sIPV糖丸组与液体组免后Ⅰ型抗体滴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9,P=0.010),Ⅱ型(Z=-0.331,P=0.741)和Ⅲ型(Z=-1.556,P=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剂sIPV糖丸组与液体组免后Ⅰ型(Z=-1.249,P=0.212)、Ⅱ型(Z=-1.658,P=0.097)和Ⅲ型(Z=-1.436,P=0.151)抗体滴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剂型相同时,2剂sIPV组与1剂sIPV组各型抗体滴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1剂sIPV液体组与2剂sIPV液体组:Ⅰ型:Z=-2.766,P=0.006;Ⅱ型:Z=-9.137,P < 0.001;Ⅲ型:Z=-5.529,P < 0.001。1剂sIPV糖丸组与2剂sIPV糖丸组:Ⅰ型:Z=-3.748,P < 0.001;Ⅱ型:Z=-7.660,P < 0.001;Ⅲ型:Z=-6.030,P < 0.001)。  结论  bOPV糖丸和液体剂型免疫效果相似,各地接种部门应结合疫苗效果、接种对象特征和人口密度,选择适宜剂型接种;如sIPV供应充足,建议优先选择2剂sIPV序贯程序完成脊灰基础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8年广西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株基因型。方法采自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中3所学校现症病人的血清。经RT-PCR对HAV-VP1区核苷酸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来自3所学校的HAV流行株V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与AH2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6%,同属于IA亚型;氨基酸水平上没有发生氨基酸的缺失、插入,未发生有意义的突变。结论IA亚型是导致此次甲肝暴发的流行株,3所学校具有相同的传染源和流行株。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水平低是甲肝流行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甲肝疫苗的免疫水平及甲肝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几年麻疹发病率在 10 /10万左右 ,因局部爆发报告的麻疹病例占较大比例。为更好掌握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为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现将 2 0 0 2年麻疹爆发疫情分析如下。1 爆发的流行强度  2 0 0 2年全自治区共报告麻疹爆发 6 2起 ,发病 14 0 4例 ,占年度报告总病例数的36 6 %,死亡 7例 ,罹患率为 12 /10万 ,病死率0 5 %。2 爆发疫情地区分布 爆发疫情分布在 8个市 (地区 ) 2 6个县 (市、区 ) ,百色 (2 6起 )、河池 (16起 )、梧州市 (10起 )爆发病例数占总爆发病例数的 86 8%(12 18例 )。隆林县爆发起数最多 (15…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脊灰)6例,其中因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诊断5例,失访诊断1例。6例均为2岁以下儿童;未服脊灰疫苗者2例,免疫1~2次者3例。临床诊断6例脊灰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其中病毒分离阴性1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各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1993~1996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