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分析腓动脉穿支特点,评价腓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0%甲醛固定成人尸体标本10具共20侧小腿,解剖观察腓动脉穿支数,测量各穿支穿出点与腓骨小头间距离、各穿支外径及血管蒂长度,并总结其规律性;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或筋膜瓣移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43例.结果:10具20侧标本腓动脉穿支数平均为(6.35±1.15)支;在腓骨小头下方(9.8±0.93)cm,(13.4±0.90)cm,(17.2±1.13cm,(21.3±0.77)cm 4处,腓动脉穿支出现较恒定;上述四个位置穿支外径分别为(1.33±0.39)mm,(1.30±0.46)mm,(1.17±0.30)mm,(1.22±0.23)mm;血管蒂长分别为(5.87±0.73)cm,(5.83±1.73)cm,(5.44±1.09)cm,(5.10±1.93)cm.临床应用43例中,皮瓣完全成活42例,部分坏死1例.结论:腓动脉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其中小腿中1/3段的穿支血管管径较粗,血管蒂较长,是穿支皮瓣切取的合适部位.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是临床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腓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斌  李学渊  陈宏  魏鹏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1-1162
目的分析腓动脉穿支的发出位置、蒂部长度及管径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解剖20例甲醛浸泡尸体20侧小腿,观察并分析腓骨长度,腓动脉穿支数量、距离腓骨小头的位置、各穿支的管径及血管蒂的长度。结果腓动脉穿支在腓骨小头下方(9.8±0.93)、(13.4±0.90)、(17.2±1.13)和(21.3±0.77)cm四处的穿支出现率较高,分别为90%、80%、85%和90%,穿支直径分别为(1.33±0.39)、(1.30±0.46)、(1.17±0.30)和(1.22±0.23)mm,血管蒂长分别为(5.87±0.73)、(5.83±1.73)、(5.44±1.09)和(5.1±1.93)cm。结论腓动脉有四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血管管径在约1 mm,适宜血管吻合,血管蒂长度约5 cm,有足够的长度作为皮瓣血管蒂,适合穿支皮瓣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研究组56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预防术后血管危象,对照组6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血管危象,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血管危象救治情况、药物副作用。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药物副作用明显少。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可以在断指再植术后广泛应用,能够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同时药物副作用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联合腱球填塞治疗Eaton Ⅱ、Ⅲ期第1腕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保留近极的大多角骨部分切除联合腱球填塞治疗12例原发性第1腕掌关节炎患者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年龄(55±2.8)岁(范围,48~61岁);左侧拇指3例,右侧拇指9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Eaton分期,Ⅱ期8例,Ⅲ期4例。术后根据第1腕掌关节成形高度指数评价第1掌骨下沉率,评价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及握力、捏力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范围,6~17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1.2±1.0)分]较术前[(6.3±1.5)分]明显降低(t=13.4,P=0.0001),DASH评分[(26.2±9.6)分]较术前[(48.9±13.0)分]明显下降(t=5.7,P=0.0001),握力[(25....  相似文献   
5.
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游离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自体神经移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材料存在来源有限,取材将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取材后可有供区麻木、瘢痕、神经瘤等并发症。异体神经移植及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导管技术被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新的发展方向,而单纯的异体神经移植也存在着受体免疫排异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氯吡格雷、依诺肝素钠等几种抗凝药物预防损伤后小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损伤大鼠股动脉制作血栓模型,将大鼠分5组:a组:术前至术后1周,每日1次依诺肝素钠注射;b组:术前至术后1周,每日1次利伐沙班灌胃;c组:术前至术后1周,每日1次氯吡格雷灌胃;d组(肝素对照组):术前至术后1周,每日2次注射肝素;e组(空白对照组):术前至术后1周,每日1次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2h及1周检查吻合口通畅情况,术后1周测定大鼠血浆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a、b、c、d组各时间点的吻合12I通畅率比e组均有非常显著性的提高,但其中c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d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切口皮下出现张力性血肿1处,d组切口皮下出现张力性血肿4处,其他组未出现血肿;d组术后1周A阿T、PT较其它4组延长,与空白对照组及c组相比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a、b、c三组问及其与对照组相比APl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氯吡格雷、依诺肝素钠等抗凝药物在不增加出血倾向的前提下能预防损伤小动脉吻合口的血栓形成,氯毗格雷相对利伐沙班、依诺肝素抗凝效果较差,其中利伐沙班仅须每日1次口服给药,使用方便,依从性、耐受性更好,可作为显微外科抗凝用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内窥镜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镜视下Chow法行钩刀或推刀切断腕横韧带,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9年8月,对76例(8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Chow法在内窥镜镜视下行腕横韧带切开术。结果经2~18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手掌部疼痛,无伤口感染,多数患者术后夜麻即消失,术后4周桡侧三个半指感觉恢复正常,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0周左右拇对掌功能恢复。Kelly分级评定:优(症状完全消失)58侧,良(明显缓解)21侧,一般(症状轻度减轻)5侧,差(症状不变或加重)1侧,优良率92.94%。结论Chow法内窥镜镜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挛缩性瘢痕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点阵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 对瘢痕的早期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在点阵激光热刺激之后, 瘢痕的质地变软, 牵拉症状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实际应用中, 点阵激光的参数与瘢痕延展性改善程度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从而造成了治疗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限元模型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数值分析方法, 在组织仿真方面具有很高的精度。该文结合有限元模型分析法, 对点阵激光在治疗挛缩性瘢痕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关元及敏化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关元穴、敏化点机械痛阈值及T13-L2节段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探讨PCOS小鼠模型体表敏化的部分机制。方法:32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关元组、电针敏化点组,每组8只。采用双酚A灌胃的方式制备PCOS模型,对照组用玉米油灌胃;电针关元及敏化点,每日20 min,连续5天,共4周。电针结束后第3天,用von Frey测量小鼠体表敏化点及关元穴机械痛阈值;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蛋白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DRG中TRPV1及CGR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卵巢组织囊性扩张、闭锁卵泡增加,关元穴、敏化点痛阈值下降,脊髓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预防穿支皮瓣术后动脉危象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及单盲的原则将412例行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198例)行穿支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预防术后动脉危象,对照组(214例)行穿支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动脉危象。观察两组动脉危象发生情况、动脉危象救治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发生穿支皮瓣动脉危象例数及动脉危象救治疗效均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非洛地平应用于穿支皮瓣移植术后,能够降低术后动脉危象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