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脊液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新生儿肺炎并发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发病时间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98.41%新生儿肺炎并发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分类单核细胞占(77.60±12.36)%。不同性别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肺炎组并发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葡萄糖较晚发性肺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并发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以单核细胞反应为主,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新生儿肺炎并发脑膜炎,性别与发病时间对新生儿肺炎并发脑膜炎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检查分析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浆膜腔积液采用脑脊液细胞学玻片离心法制片,迈-格-姬染色、丫啶橙荧光染色、部分标本行高碘-雪夫染色(PAS)后观察。部分标本分别进行了肿瘤细胞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染色体检查分析。结果 78例恶性肿瘤浆膜腔积液中腺癌45例、鳞癌14例、未分化癌8例、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3例、间皮细胞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结论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合肿瘤细胞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染色体检查分析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5.
酒精性肝损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酒精性肝损伤的患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认为酒精性肝损伤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有所区别。治疗以戒酒,支持治疗为主,应注意戒酒综合征的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戒酒,综合治疗,预后良好,反复酗酒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宁夏首例艾滋病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对艾滋病的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本文回顾了宁夏首例艾滋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思路。艾滋病的主要特点是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导致多种严重条件致病菌感染并伴发罕见恶性肿瘤。患者确 诊一周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提示临床医师需熟悉艾滋的多种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对疑似病例进行抗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以小鼠抗人单克隆上皮膜抗原(EMA)标记脑膜癌细胞及对照组脑脊液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获得脑膜癌细胞扫描图像并定量检测上皮膜抗原相对荧光强度。结果上皮膜抗原主要表达于脑膜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着红色荧光,相对荧光强度为(44.84±1 3.05),与对照组(3.98±1.5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4,P=0.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上皮膜抗原的检测阳性率为90%(1 8/20),高于常规MGG染色法[60%(12/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10)。结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脑脊液细胞上皮膜抗原表达变化,可为脑膜癌病的诊断、组织来源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拔针后按压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输液室连续两天输液的患者318人次,第一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按压后拔针(对照组).第二天输液完毕的拔针方法是:先拔针后按压(实验组).分别观察两种拔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先拔针后按压与先按压后拔针的疼痛的比较,疼痛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别.(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疼痛程度有明显的减轻.结论拔针后按压是减轻静脉拔针疼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以小鼠抗人单克隆上皮膜抗原(EMA)标记脑膜癌细胞及对照组脑脊液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获得脑膜癌细胞扫描图像并定量检测上皮膜抗原相对荧光强度。结果上皮膜抗原主要表达于脑膜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着红色荧光,相对荧光强度为(44.84±13.05),与对照组(3.98±1.5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4,P=0.00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上皮膜抗原的检测阳性率为90%(18/20),高于常规MGG染色法[60%(12/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10)。结论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联合检测脑脊液细胞上皮膜抗原表达变化,可为脑膜癌病的诊断、组织来源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尤其是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故疾病早期容易误诊,并导致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表现及演变特点,以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方法采集新鲜脑脊液以细胞玻片离心法制片,经迈格姬染色进行形态学分类。结果所有入组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平均(310.19±156.26)×106/L,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淋巴细胞比例为(66.56±14.08)%,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37),但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单核细胞(P=0.000,0.020)和浆细胞(P=0.001,0.004)比例升高,而且结核性脑膜炎组浆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P=0.001)。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为:早期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快,逐渐转化为淋巴细胞反应,伴有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持续较长时间;无效者则长期呈混合细胞反应。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