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科经宫腔镜成功行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2例,报告如下。 例1,王某,48岁,阴道反复出血3年,曾在院外诊断为“宫颈息肉”,手术摘除2次,均在短期内复发,B超示“子宫内可见3cm×3cm×2cm粘膜下肌瘤”,于1994年11月18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宫腔深7cm,内膜呈粉红色,于子宫后壁下段可见2cm×3cm×3cm粘膜下肌瘤,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40例健康孕妇临产前使用庆大霉素后监测产时孕妇血液中及胎儿脐血中庆大霉素含量的结果。孕妇末次肌注庆大霉素8万~μ后约30~100min内分娩,产时孕妇血液中庆大霉素浓度为3.69±SD0.98μg/ml,胎儿脐血中庆大霉素浓度为1.05±SD0.47μg/ml,母体血浓为胎儿脐带血浓的3.5倍。末次注射后45min内分娩的17例,孕妇血浓3.38±SD1.16μg/ml,胎儿 相似文献
4.
子宫穿孔为人工流产即刻并发症之一,有关它的诊断和处理,文献报道不少,但对于穿孔由大器械(吸头、刮匙、卵圆钳等)引起及术中见有异常组织者是手术还是非手术?文献报道认为应立即剖腹探查。我院临床上也有争论,笔者试图通过1960~1988年孕3个月以前的11例穿孔患者的处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i-ras基因激活与子宫内膜癌中的发生发展关系及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组织进行Ki-ras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结果:Ki-ras蛋白广泛存在于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癌前病变Ki-ras表达为11.9%,癌组为62.96%,P<0.05;。Ki-ras表达与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①Ki-ras基因激活可导致细胞周期增殖失控,是内膜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②动态观测子宫内膜息肉中的P21~(ras)表达阳性者,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儿期卵巢肿瘤较为少见,国内专题报导亦极少,因其发病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故将我院近20年收治的30例加以分析和讨论。 资料分析 我院1970年1月至1990年12月间,共收治各种卵巢肿瘤452例,少儿期者30例,占总数的6.41%,是同期同年龄妇科住院人数的18.85%,较成人高10%。其中恶性11例,占37.93%,良、恶之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窦前卵泡的培养对获得成熟卵母细胞的影响。方法出生10天的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12 天。直径小于80μm的卵泡258个为A组;直径80-110μm的卵泡306个为B组。观察卵泡形态的变化,测量卵泡直径的变化。结果 A组卵泡成活率56.2%,窦腔形成率13.1%,卵母细胞成熟率11.7%;B组卵泡成活率89.5%,窦腔形成率51.8%,卵母细胞成熟率56.6%。B组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A组(P<0.05,P<0.01,P<0.01)。A组卵泡直径(72.5±15.7)μm,培养后卵泡直径(246.3±22.2)μm(P<0.01);B组卵泡直径(101.7±20.1)μm,培养后卵泡直径(370.3 ±33.9)μm(P<0.05)。A组卵母细胞直径(52.3±4.4)μm,培养后卵母细胞直径(68.5±9.3)μm(P<0.01);B组卵母细胞直径(55.6±5.8)μm,培养后卵母细胞直径(71.9±5.7)μm(P<0.01)。结论出生10天小鼠窦前卵泡培养后可以得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期)卵母细胞;直径80μm以上的卵泡成活率,窦腔形成率,卵母细胞成熟率较高,培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威胁母婴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 ,妊娠可加重原有心脏病 ,致孕产妇心功能恶化 ,同时因孕妇心功能不良而无法耐受妊娠被迫提前终止 ,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加。本文分析 9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状态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980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我科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 92例 ,年龄 2 3~ 39岁 ,初产妇 84例 (占 91 .30 % ) ,经产妇 8例 (占 8.7% )。根据病史、体检、心肌酶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心导管造影或手术发现确定心脏病诊断。 92例中 ,风湿性…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机体遭受严重损害(如创伤、出血、休克等)的24 h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所导致的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产科原因所致MOF综合征病死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7例产科MOF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经济的避孕方法。目前世界上约6千万妇女应用。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占70%。早在30年代Grafenberg等观察使用IUD的妇女较未使用者更易发生异位妊娠。60年代后随着IUD的推广,重新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注意。本文对我院1979~1984年12例IUD合并异位妊娠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