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特点,并将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阂值检查的结果加以对照,以探讨DPOAE在这类患儿听力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DPOAE检查63例(126耳),年龄2个月-42个月,平均11.83个月。其中单纯腭裂组(以下简称腭裂组)23例(46耳),腭裂并发唇裂及牙槽裂组(以下简称唇腭裂组)30例(60耳),单纯唇裂组(以下简称唇裂组)10例(20耳),每耳均检查8个频率,若2-5kHz4个频点有≥3个频点通过即为该耳通过。在上述患儿中,ABR阈值检查腭裂组17例(34耳),唇腭裂组10例(20耳),唇裂组6例(12耳),以能重复引出V波的最小刺激强度为ABR阈值。结果DPOAE检查:腭裂组通过7耳,未通过39耳,通过率为15.22%;唇腭裂组通过6耳,未通过54耳,通过率为10.00%;唇裂组通过18耳,未通过2耳,通过率为90%。统计分析腭裂组与唇腭裂组无显著差异,而腭裂组与唇裂组,唇腭裂组与唇裂组均有显著差异。ABR阈值检查统计分析结果与DPOAE一致。将各组DPOAE通过率与ABR正常率进行比较,腭裂组及唇腭裂组中二者无差异(P〉0.05),虽然唇裂组中二者有差异(P〈0.05),但唇裂组ABR阈值反应的听力下降较轻(均≤50dB nHL)。从总体趋势上说,DPOAE与ABR阈值检查在检测的结果上是一致的。结论唇腭裂患儿DPOAE和ABR检测结果一致,与ABR相比,DPOAE具有快速、简便、易实施等特点,因此DPOAE可以作为唇腭裂婴幼儿听力检查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结合ABR及其他相关的听力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洞噪声环境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上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噪声暴露前给予预防用腹腔注射雌激素研究雌激素对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力损伤及内耳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42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6只,单纯噪声组(噪声组)及噪声+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组)各18只。两实验组暴露于模拟风洞噪声环境中。分别于噪声暴露前(Pr)、暴露后1天(E1)、3天(E3)、7天(E7)、恢复后3天(R3)、7天(R7)检测其双侧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并于E3、E7、R7时间点取实验动物耳蜗行连续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实验动物内耳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E1、E3、E7时间点,噪声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且暴露时间越长,ABR阈值增高越明显。雌激素组在E1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E3和E7时ABR阈值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噪声暴露后听阈变化值在E1和E3点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7点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R3点较E7点,噪声组ABR阈值降低(P<0.05)。雌激素组在R3时间点,ABR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R7点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比较雌激素组的实验动物ABR阈值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噪声组(P<0.01)。噪声暴露后,豚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的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雌激素组Caspase-3表达变化有相同趋势,但在E3、E7及R7三时间点均弱于噪声组。结论豚鼠暴露于风洞噪声环境下可导致其听功能损伤,损伤程度在本研究噪声暴露时间内与噪声累积量呈正相关。噪声暴露结束后,听力损失可部分恢复。同时,内耳凋亡标志物的表达和听力下降呈现相同趋势。噪声暴露前预防性应用雌激素,可促进噪声暴露后听力损伤的恢复、减少内耳凋亡标志物表达、减轻内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对豚鼠内耳淋巴液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24只随机分为单纯失重组12只、单纯噪声组6只、失重+噪声组6只,分别测试实验前、实验5天及实验结束后3天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及内耳MRI扫描,并用自制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液容积进行计算。结果单纯噪声组实验前后内耳容积无差异(P>0.05);单纯失重组实验5天与实验前、实验结束后3天与实验5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束后3天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失重+稳态噪声组实验5天及实验结束后3天豚鼠内耳容积较实验前明显增大(P<0.01),实验5天与实验结束后3天豚鼠内耳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重环境可使豚鼠内耳淋巴液容积变大,但是短期单纯失重环境豚鼠内耳淋巴液容积变化可恢复,失重加噪声复合因素会加重内耳淋巴液容积变化,且实验后3天后内耳淋巴液容积无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快速成型技术被迅速的应用于医学重建领域,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可为组织缺损患者制作个体化的植入物,可达到空间尺寸上的精确修复。 目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钛板,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方法:9只杂种犬行螺旋CT扫描获取头颅骨骼数据,建立数字3D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右侧下颌骨体部切除术,并制作个体化板状修复体,经快速成型加工制造,获得个体化的钛板。然后行动物实验,手术制造右侧下颌骨体部4 cm长节段性缺损,同期手术切取自体髂骨块固定于快速成型钛板的舌侧,修复下颌骨缺损。采用核医学、力学、影像学和组织学等方法评估骨移植后的转归。 结果与结论:应用快速成型支架重建了左右对称的下颌骨形态,自体髂骨移植后逐渐皮质化,植骨和钛板之间形成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层。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应用快速成型钛板能够达到形态和功能兼顾的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咽喉部异物在耳鼻喉科急诊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症状明显,病史多明确,部分异物可在间接喉镜下取出,由于间接喉镜视野的限制,许多隐蔽部位的异物不易被发现.采用纤维喉镜检查和取出咽喉部异物,操作相对容易,今将我科用纤维喉镜诊治咽喉部异物的203例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酮滴耳液对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在门诊就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使用我院自制的丹参酮滴耳液及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10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行纯音测听检查、细菌培养、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等,并以病人症状减轻及细菌培养结果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听阈降低均值和不良反应率.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治疗后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85%,对照组为8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实验组为6.7%,对照组为13%,听阈降低均值实验组为(6.2±2.0)dB,对照组为(4±1.5)d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酮滴耳剂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安全、新型、高效的滴耳剂应用于感染性耳部疾病的治疗,其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临床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否在活体豚鼠区分内外淋巴液。方法5只豚鼠在3.0T磁共振下行内耳容积扫描后即刻颈内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3ml/kg),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180分钟、210分钟、240分钟行内耳容积扫描,观测内耳内外淋巴液成像变化。结果未注射对比剂前仅能显示耳蜗及前庭轮廓,尚不能区分内外淋巴液,注射30分钟后对比剂首先进入前庭及耳蜗底转及蜗顶,注射120分钟见对比剂扩展到全内耳并有较好的显像。结论临床用3.0T磁共振成像可区分豚鼠内外淋巴液,为研究膜迷路积水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检查在正常青年人中的特点,并分析阅读状态和集中注意力时MMN检查的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对12例青年女性(年龄29-31y,平均30.08y)和18例青年男性(年龄27-34y,平均30.22y)行MMN检查,所有受试者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查,确定ABR阈值,MMN检查在受试者在阅读状态和集中注意力状态时分别检测,采用oddball刺激方式,给予短纯音刺激,偏差刺激声为2000Hz,概率为20%,标准刺激为1000 Hz,概率为80%,刺激频率为1.1次/s,刺激声强度为ABR阈上50dB nHL;观察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结果所有受试者ABR阈值均≤25 dB nHL。每例受试者均可引出MMN波形,女性在阅读状态下MMN潜伏期为159.57±20.64 ms,波幅为3.82±1.38 uV,在集中注意力状态下MMN潜伏期为155.96±17.51 ms,波幅为4.28±1.89 uV,经配对t检验潜伏期和波幅在两种状态下无显著差异;男性在阅读状态下MMN潜伏期为150.48±19.57 ms,波幅为3.75±1.27 uV,在集中注意力状态下MMN潜伏期为144.81±15.42 ms,波幅为3.99±1.34 uV,经配对t检验潜伏期和波幅在两种状态下无显著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在上述两种状态下MMN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正常青年男女均能引出MMN波形,男女之间MMN检查的波幅和潜伏期无差异,阅读状态和集中注意力状态对MMN检查的波幅和潜伏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发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解放军第306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378例突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加病历分析形式进行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病时平均年龄42.0±10.2岁,男女发病为59%和41%;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所占比例为31%;发病前有过度疲劳史占51.6%;心里压力因素占27.8%;精神刺激因素占18.3%;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占9.5%;有前次发病史者占4.8%;有家族史者占2.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9.5%和40.5%;无明显季节性因素;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占34.1%.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大多有发病的相关因素,过度疲劳、心里压力、精神刺激、全身疾病等是其发病的明显诱发因素,年轻人发病有上升趋势,男性及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