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9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研究介绍了利用名中医诊疗信息采集及分析挖掘平台开展中医治疗肿瘤的证候特征、肿瘤不同时期的治法、核心处方及加减用药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系统总结肿瘤的辨证及治疗规律,促进中医药治疗肿瘤经验的总结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为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密集成群的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常伴剧烈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易发生后遗神经痛,一般很少双侧发病,亦少有复发。本病根据病情表现可分为:无疹性、顿挫性、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泛发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既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等,也可引起面神经炎(面瘫)、三叉神经痛、内脏带状疱疹等疾病,甚至导致失明、耳聋、死亡等严重临床事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以上者。临床证实,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为2~3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的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康健数据库中有关他汀类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ate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9 084例患者。研究包含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洛伐他汀。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使用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0,95%CI(1.23,3.25),P=0.005];并且他汀类药物高剂量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1.84,95%CI(1.04,3.27),P=0.04]。结论: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引起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风险,且高剂量较易发生肝功能异常,临床应谨慎用药。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随机设立康复对照组,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针刺组治愈率31.7%,有效率61.6%,总有效率9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起效快,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针刺组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球麻组,根据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针刺组治愈率25.0%,有效率60.0%,总有效率85.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8.
"毫火针"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初步探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推广一种新的火针代替疗法。方法:“毫火针”治疗36例带状疱疹患者,记录其疗效、操作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毫火针”法治愈13人,有效18人,总有效率86.11%;烧针时间为1.71±0.23s,整个操作时间为2.30±0.33s;弯针时的针刺次数为24.78±5.59次;无滞针、断针、感染、晕针等不良事件记录。结论:按照规范进行毫火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9.
10.
<正>肝脾不调证是由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形成的,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核心病机的临床常见证候,是临床常见证型。调和肝脾是名老中医的常用治法,一般多以逍遥散为主方。但由于本证兼证复杂,病机转化多端,临床用药加减变化十分灵活。笔者拟通过名老中医肝脾不调医案,应用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针对肝脾不调证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1资料1.1病例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以名中医本人对证候的判断为主;同时参照《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