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孕期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血清磷钙P、Ca、25(OH)D3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影响。方法于新生儿娩出断脐后采集脐静脉血5ml分别检测血铅、血清磷钙、血清25(OH)D3及骨碱性磷酸酶,将新生儿以血铅值P50 64.32为界分为低铅组、高铅组,研究脐血铅对新生儿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其血清磷、钙和25(OH)D3负相关,与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呈正相关。高铅组与低铅组比较,血清25(OH)D3水平、血清钙几何均数水平显著降低;高铅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低铅组。讨论孕期低水平铅暴露可能干扰了新生儿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注意缺陷障碍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意缺陷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常伴程度不等的学习困难、动作不协调和行为或性格上的异常,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精神兴奋剂利他林、右旋苯丙胺等治疗有效。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将有利于阐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鲜有关于ADHD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国外近年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多项有意义的结果。该文就常用的ADHD动物模型的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南京市主城区6个月婴儿母亲的育儿压力,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问卷(中文版)(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420组南京市的6个月婴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育儿压力呈负相关;婴儿的性别、家庭收入及母亲年龄与母亲的育儿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婴幼儿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育儿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智能发育迟缓儿童的气质特征,为临床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Carry儿童气质问卷对204例0~3岁智能发育迟缓儿童及11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与比较。 结果 智能发育迟缓儿童气质类型中难养型与启动缓慢型偏多,在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坚持性、注意力维度分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迟缓儿男女气质类型相近,但两组在活动水平和坚持性两个维度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智能发育迟缓儿童有其独特的气质特点,应结合其特点,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其智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南京市城区3~6岁幼儿母亲的育儿压力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指导母亲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育儿环境调查表、母亲工作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400名南京市城区的3~6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母儿生理因素、家庭育儿环境、母亲文化程度及母亲工作状况相关因素中,母亲健康状况、母亲流产史、家庭住房面积、养育方法、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企业单位与事业及机关单位)、母亲工作量增减及母亲收入增减与母亲育儿压力差异有统计学相关(P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母亲的育儿压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亲个性及孕母的心理行为方式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有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婴儿身心健康。【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133对夫妇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相关因素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及4~8月婴儿气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孕期工作环境、工作的紧张性、家庭经济条件、精神创伤、母亲的P维度分、母亲的N维度分对婴儿的气质类型有影响。母亲的N维度分对婴儿的气质维度影响较大。【结论】家长应做好孕期保健,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促进婴儿心理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子代4岁龄智能发育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单胎活产子代作为研究对象(ICSI,n=18例),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选取该院出生的自然受孕单胎活产婴儿为作对照组(SC,n=36例);排除标准:孕周<32周,体重<1 500g,有宫内窘迫,出生窒息史者。利用中国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C-WPPSI)分别比较两组儿童4岁龄的智力发育水平。结果 比较两组儿童4岁龄智能发育水平后发现,韦氏智力测验中ICSI子代总智商、言语智商及操作智商均值在正常范围,但得分均低于SC组(总智商:ICSI 100.67±11.45,SC 115.33±10.82;言语智商:97.72±14.21,111.72±12.40;操作智商:104.83±7.87,116.50±10.6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智力异常的发生率,发现ICSI子代图画填充项目量表分<7的人数明显高于SC组(ICSI 4/18,SC 0/36,χ2=8.64,P<0.05)。结论 有限的样本量结果提示,ICSI子代4岁龄智能发育在正常范围,但韦氏智力测验IQ值低于SC组。ICSI子代远期智能情况需要通过更广泛、长期、系统的随访跟踪才能得出更为详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在一学年后视力、认知与行为的变化,探讨医教结合模式下的儿童眼保健健康教育课程在改善学龄前儿童对眼保健知识的认知、用眼行为以及预防和降低视力不良发生的效果。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为期一学年的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1)实验组儿童视力低常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视力低常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儿童在眼保健知识的认知条目中有17项发生明显改善,对照组有6项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儿童在用眼行为条目中有6项发生明显改善,对照组有3项发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教结合模式眼保健健康教育课程切实可行,可有效改善儿童眼保健知识的认知与用眼行为、预防及降低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梁沂  俞倩  张蕾  池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18-219
目的:研究高危儿在气质维度及分型方面的特点。方法:应用Carey婴儿气质问卷对5~7个月,106例的高危儿及50例正常婴儿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气质类型两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组在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维度分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危儿活动量小,节律性过强,易退缩。结论:高危儿有其独特的气质特点,应结合其特点,促进其更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障碍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特征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国外常用的注意缺陷障碍动物模型SHR大鼠为观察对象,观察注意缺陷障碍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特征。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清洁级SHR大鼠(注意缺陷障碍组)和WKY大鼠(对照组)各10只,鼠龄4周,均为雄性,体质量70-90g,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利用开场试验观察记录大鼠穿越的格子数、大鼠直立次数、理毛次数,以及粪便数,lat迷宫观察大鼠穿越角落的频数及直立和斜搭在墙上的频率,跳台试验记录每只大鼠受到电击后跳上平台的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h后重新测试,在铜栅通电的情况下,直接将大鼠置于橡皮台上,记录第1次跳下橡皮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次数作为记忆的成绩。 结果:10只SHR大鼠和10只WKY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白天及夜晚开场中SHR大鼠穿越格数及直立次数均较对照组WKY大鼠显著增多(白天:72.10&;#177;15.44,37.50&;#177;9.59,29.40&;#177;15.19,10.30&;#177;8.55;夜晚:83.70&;#177;11.78.49.00&;#177;7.94,42.00&;#177;18.12,14.10&;#177;10.45,P〈0.001)。②SHR大鼠在Lat迷宫中30min内,穿越角落频数、直立次数、理毛次数均较对照组WKY大鼠显著增加(128.30&;#177;29.38,151.90&;#177;46.51,14.00&;#177;5.03;46.10&;#177;22.97,36.00&;#177;26.31,7.90&;#177;4.12,P〈0.001或P〈0.05);将其分为0~10min。10—20min、20~30min3个时间段来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续,SHR和WKY大鼠穿越角落频数逐渐减少,但各个时间段内SHR大鼠穿越角落频数仍较对照组WKY大鼠显著增加(63.80&;#177;15.5,36.10&;#177;13.34,28.40&;#177;8.34:26.40&;#177;11.01,13.30&;#177;12.18,6.40&;#177;4.97,t=6.13,3.99,7.15,P均〈0.01)。SHR和WKY大鼠直立次数随着时间的延续也逐渐减少,但各个时间段内SHR大鼠直立次数仍较对照组WKY大鼠多(67.30&;#177;20.49,46.60&;#177;21.58.38.00&;#177;14.31;18.80&;#177;12.04,11.60&;#177;12.21,5.60&;#177;4.38,t或t’=6.41,4.46。6.85,P均〈0.01)。③跳台实验结果显示,SHR和WKY的学习能力差异无显著性,记忆测试时SHR大鼠的潜伏期与WKY大鼠也未见显著差别,但SHR大鼠的错误次数显著高于WKY大鼠(1.42&;#177;1.00.0.56&;#177;0.73.t=2.19。P〈0.05)。 结论:利用开场实验、Lat迷宫及跳台实验等多方法结合,可以简单有效的从多动、注意障碍、学习记忆等方面对注意缺陷障碍模型进行行为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