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膀胱ICC样细胞与逼尿肌神经调控关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形态学上探讨膀胱ICC样细胞在逼尿肌神经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膀胱内ICC样细胞、神经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关系.通过c-kit免疫荧光染色对大鼠膀胱ICC样细胞进行鉴定,并通过c-kit与PGP9.5免疫荧光双标观察ICC样细胞与神经的结构关系.结果 透射电镜显示,ICC样细胞与逼尿肌细胞紧密相邻处可见典型缝隙连接.在局部区域可见ICC样细胞的突起与神经末梢联系紧密.c-kit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大鼠膀胱内ICC样细胞主要位于黏膜下层、肌束边缘以及肌细胞间.c-kit与PGP9.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ICC样细胞与神经末梢在结构上关系紧密.结论 从形态学上看,膀胱内ICC样细胞具备参与逼尿肌神经调控的结构基础,进一步从功能学上予以证实将有助于全面阐明逼尿肌神经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稳定逼尿肌中ICCs细胞的数量、分布形式的变化及其功能改变对逼尿肌肌条收缩的影响,初步探讨ICCs细胞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方法 近端尿道结扎法建立大鼠不稳定膀胱模型.分别于正常及不稳定膀胱的相同部位剪取3 mm×4 mm逼尿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再于相同部位剪取2 mm×7 mm肌条进行收缩特性测定实验,并检测c-kit受体阻断剂对收缩的影响.结果 不稳定逼尿肌中c-kit阳性细胞的数量较正常逼尿肌明显增多(P<0.05);正常逼尿肌中c-kit阳性细胞以散在分布为主,不稳定逼尿肌中以细胞网络形式存在;不稳定逼尿肌肌条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显著高于正常膀胱(P<0.05);加入Glevic后,不稳定逼尿肌肌条的收缩幅度显著减弱(P<0.05),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稳定膀胱中ICCs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主要以细胞网络的形式存在;不稳定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增高,但其收缩幅度可以被Glevic削弱,提示ICCs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促胎肺成熟药物地塞米松、EGF、TRH对母、胎组织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建立孕兔宫内感染模型,分别用地塞米松、EGF、TRH联合先锋霉素V治疗,通过光镜观察母、胎组织的感染程度,检查孕兔和胎仔的存亡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治疗组胎肺和胎盘的感染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和/或EGF治疗组,子宫感染程度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地塞米松治疗组孕兔发生早产和胎儿死亡的数量明显多于EGF治疗组,TRH治疗组的胎儿早产和死亡率明显高于EGF治疗组和对照组,母兔死亡仅见于TRH组。结论 在宫内感染时,地塞米松治疗可加重母、胎组织感染,引起胎儿早产或死亡,TRH也具有加速早产和导致母、母胎死亡的副作用,而EGF不加重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4.
超短波治疗仪是一种在物理康复治疗中常用重要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有6种故障要立即排除,以便保证按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Glevic抑制ICCs功能对ATP诱导大鼠盆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levic抑制ICCS功能对ATP诱导大鼠盆神经传入电活动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TP组和Glevic组。ATP组通过膀胱内灌注ATP诱发盆神经放电评估ATP介导的膀胱感觉功能,Glevic组则通过Glevic预处理抑制膀胱ICCs功能后,重复ATP组实验。结果两组大鼠给药前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均可诱发盆神经进行性增强的簇状放电。膀胱内灌注20mmol/LATP可诱发大鼠盆神经放电,频率为(27.36±2.53)次/分,并伴有较微弱的逼尿肌收缩。100μmol/LGlevic抑制ICCs功能后,ATP诱发的盆神经放电频率为(2.46±0.38)次/分,与ATP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Glevic对ATP诱发的大鼠盆神经放电的抑制作用表明ICCs可能在ATP介导的膀胱感觉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景随 《山东医药》2009,49(6):86-87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结果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均愈合,优25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芩素等9种中药单体对艰难梭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定9种中药单体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其中活性较好的中药单体;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滤纸片法测定pH稳定性以及棋盘法测定与万古霉素联合的抑菌作用.结果:黄芩素、 槲皮素对艰难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疗(hyperthermia,HT)联合亚浓度阿霉素(adriamycin,ADM)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以确定联合方案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Hoechst 33258染色实验检测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T联合ADM和TRAIL可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活性(P<0.05),促进细胞染色质浓缩、核碎裂。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HT联合ADM和TRAIL可促进细胞的早期凋亡(P<0.001)和晚期凋亡(P<0.01)。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明,HT联合ADM和TRAIL通过上调DR4、DR5、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来促进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HT联合ADM和TRAIL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2岁,因肝区胀痛伴巩膜黄染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凶出现肝区持续件胀痛,伴巩膜黄染、腹胀、纳差,外院CT显示右肝占位,门诊以"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收住入院.体检见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3 cm,叩痛明显,Merphy征阴性.B超示右肝单发实质性占位;腹部CT平扫加增强提示右肝原发性肝癌.生化检查:AST 47 IU/L,GGT 200 IU/L,ALP 202 IU/L,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AFP阴性.临床诊断:右肝原发性肝癌.术中见腹腔内少量淡黄色浑浊腹水,肝脏边缘变钝,质中,表面弥漫分布有细小结节,右肝后叶有一直径约10 cm的球形肿块,突出肝脏表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降低鼻息肉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鼻息肉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给予曲安奈德喷鼻加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6个月和l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64.0%,明显高于对照组(44.0%,36.0%),两组疗效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证明鼻息肉患者术后应用曲安奈德喷鼻联合中药汤剂口服的治疗方法,可使鼻息肉复发的机会明显下降;结论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加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鼻息肉,能明显降低鼻息肉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