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发病且发病24h内入院的5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7、21d进行床旁TCD检测,并分别对TCD的主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与脑出血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CD异常主要表现为高阻力、低流速的血流频谱。连续监测发现,降低的血流速度逐渐增高,同时增高的脉动指数则逐渐降低。出血量、MESS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的Vm呈负相关,与PI呈正相关;而BI与大脑中动脉的Vm呈正相关,与PI呈负相关。结论TCD指标异常程度有助于判断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谱及住院费用,了解疾病构成的规律特点及经济负担,为心内科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某三级医院2017—2019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资料,从医院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条目、详细病历及病例住院费用等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1 376例,2017—2019年分别有3 492、3 815、4 069例,分别占30.7%、33.5%、35.8%,病例数逐年上升。3年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病种均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最大,合计分别占当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57.6%、55.5%,2019年则上升至62.8%。3年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有伴发疾病比例(27.6%、26.1%、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9年的患者住院时间<7 d的比例有所上升。2017、2018、2019年该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诊治自费费用分别为(5 925.6±285.7)、(5 904.2±264.3)、(5 890.9±230.8)元/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7—2019年攀枝花市某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例数增加,住院患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主要病种仍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住院天数及自费费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通过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预防药物基因实验的风险事件,提高药物基因实验的操作质量。方法 药学实验室成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活动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借助HFMEA模式,识别及分析药物基因实验过程前、中、后可能存在的操作、仪器及环境对药物基因实验质控造成的风险事件,同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 开展HFMEA活动后,预防与补救了药物基因实验前、中、后的风险事件产生,风险系数值由总分值1 375分降至62.36分,降幅为95.47%(P<0.01);活动小组成员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积极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HFMEA活动有助于降低药物基因实验产生风险事件的频次,有效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的适应证。方法:自2013年4月~2014年7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9.4(42~83)岁。按适应证将患者分为三组,组一6例(高危不耐受常规手术组),组二9例(明确诊断并行微波消融治疗组),组三2例(微波消融姑息治疗组)。所有患者术中均行肿瘤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结果:组一穿刺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5例,病理无法明确1例,平均随访(11.5±3.8)(6~1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合并尿瘘1例。组二穿刺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3例,高分化腺癌1例,错构瘤5例,平均随访(5.6±4.2)(1~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组三穿刺结果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平均随访(9.5±2.1)(8~11)个月,患者术前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为6~8分,术后为0~2分,随访期间1例出现远处转移、肿瘤进展,另1例出现股骨病理性骨折,肾脏复发灶治愈。三组患者平均住院(4.0±1.0)(2~7)d。结论:微波消融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高危不耐受常规手术、肿瘤体积较小且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确以及晚期肾脏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联合穿刺活检还可以明确肿瘤性质,帮助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措施,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托幼园所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3~6岁79例单纯肥胖儿童及79例正常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欲好(B=1.712,P<0.01)、进食速度快(B=1.311,P<0.01)、家长观点不正确(B=0.797,P<0.01)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预防需在保持儿童正常的食欲、合理的进食速度、培养家长正确的养育观点方面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血压、颅内压、出血量、病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首次发病且发病24 h内入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于入院第1、7、21天进行床旁TCD检测,并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fVEP)、CT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 I)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TCD异常以大脑前循环为主,主要表现为高阻力低流速的血流频谱,出血侧更明显,两侧血流明显不对称·连续TCD监测发现,降低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血管搏动指数(PI)降低。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我国已经得到阶段性地控制,但在世界范围,患者仍不断增加,且仍有不少境外输入病例不断进入国内。因此,现阶段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存在肺脾气虚的证候表现,加之免疫力、抵抗力较低,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COPD与新冠肺炎同属呼吸系统疾病,二者在病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具有相同的病变脏腑。二者在发病过程中,都会产生"湿、毒、热"的病理因素,影响肺、脾与大肠等脏腑的生理功能,致使其在病机上具有相关性,且贯穿疾病的始终。脾胃的盛衰是治疗新冠肺炎进退的关键。培土生金法有健脾益肺,化湿祛毒的含义,可以同时调节肺、脾、大肠三个脏腑,改善相关脏腑的功能,达到肺肠同治、肺脾同调的作用。因此培土生金法不仅是治疗COPD的常用方法,也可以作为本次新冠肺炎"湿、毒、热"病理因素的治疗方法。参苓白术散是培土生金法的代表方剂,有益气健脾化湿的功效,契合本次新冠肺炎"湿毒疫邪"的主要病机,对COPD患者具有扶正祛邪,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采用培土生金法选取相应穴位艾灸,加强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因此,培土生金法可作为疫情期间COPD患者预防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氢氯噻嗪(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安慰剂洗脱2周和HCTZ12.5 mg口服1 A./d导入6周后随机分为HCTZ(12.5 mg口服1次/d)组、螺内酯组(HCTZ 12.5mg口服1次/d+螺内酯20 mg口服1 K/d)和卡托普利组(HCTZ 12.5 mg口服1冼/d+卡托普利25 mg口服2次/d).随访1年末,因已公认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故将HCTZ组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和卡托普利组.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监测血压,每年行血清hsCRP水平检测.共随访4年.4年末进行分析,将坚持服用试验药物的患者视为治疗组,未坚持服用者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4年末,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及血清hsCRP水平较基线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明,治疗前收缩压和血清hsCRP水平、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及年龄是影响血清hsCRP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HCTZ与螺内酯或卡托普利长期联用在有效降低患者血压的同时,能显著降低其血清hsCRP水平,收缩压下降值是影响血清hsCRP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