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关于腰椎间盘化脓性感染的报道有增多的趋势 ,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熟悉 ,这一方面反映了对椎间盘化脓性感染治疗技术的进步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有些医务工作者在无菌技术操作方面的不足 ,此类感染大多为医源性感染 ,因而重点应该是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应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术(Magerl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30例寰枢椎不稳先后采用经后路Magerl术,其中对寰椎后弓完整且寰枢椎获完全复位的18例同期行后路寰枢椎钛缆固定术(Brooks或Gallie术式).结果 寰枢椎完全复位18例,不完全复位12例,植骨全部融合,未见植骨块(条)吸收或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时间为3~12个月.结论 Magerl术是寰枢关节固定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复位要求及"个体化"进钉方案等相关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2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诊治情况,探讨其骨折分类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髋臼移位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1988年4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的42例移位髋臼骨折发生的20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中,术中并发症:脂肪栓塞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9例,异位骨化7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例,内固定失效1例。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人路和内固定材料,提高手术技巧和解剖复位率,尽量减小剥离,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治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既能明确解剖部位又能反映损伤程度的髋臼骨折实用分型方法 ,评价其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 83例髋臼骨折患者分别摄正位、闭孔斜位、髂骨斜位X线片 ,并测量其弧顶角大小 ,依据骨折移位程度、弧顶角大小及解剖部位进行分型 ,分别采用牵引和手术治疗。结果  83例中 ,Ⅰ型 30例、ⅡA 型 8例、ⅡB 型 6例、ⅢA 型 9例、ⅢB 型12例、ⅣA 型 7型、ⅣB 型 11例。牵引治疗 4 1例 ,优良率 73 2 % ;手术治疗 4 2例 ,优良率 83 3%。结论 实用分型法是一种能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选择手术入路提供较为量化依据的髋臼骨折分型法 ,且简单、实用并能涵盖几乎所有髋臼骨折。灵活选择牵引及不同内固定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移位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1988年4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的42例移位髋臼骨折发生的20例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其中,术中并发症:脂肪栓塞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术后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9例,异位骨化7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例,内固定失效1例。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提高手术技巧和解剖复位率,尽量减小剥离,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治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股骨远端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distal femur,LISS—DF)治疗33A3、33C2和33C3型骨折的疗效与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8月~2005年12月,应用LISS—DF治疗26例股骨远端骨折。男15例,女11例;年龄32~72岁,平均55岁。33A3型9例,33C2型11例、33C3型6例。左侧16例,右侧10例。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9例,压砸伤5例。开放性骨折3例,其中Gustilo Ⅰ型2例,Gustilo ⅡA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16d,平均4d。33C2、C3型骨折17例采用髌骨旁外侧切口,结合经关节逆行插入钢板接骨技术插入LISS—DF固定;33A3型骨折9例采用间接复位方法,经皮小切口将自攻或自钻型锁定头螺钉与LISS—DF钢板单皮质锁定。结果术后患者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最终达骨性愈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11~36周,平均16.1周;完全负重时间13~26周,平均17.6周。1例发生切口浅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5例因股骨远端外侧严重疼痛于术后6~13个月行内固定物拔除术。均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发生。术后根据Rasmussen骨折复位标准评分12~19分,平均17.6分,其中优16例,良9例,可1例。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LISS系统设计符合生物学固定原理,对股骨远端A3、C2和C3型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内固定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对83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膝关节周围骨折,首先采用可靠、快捷的方法稳定骨折;血管损伤分别行血管断端直接吻合术、大隐静脉逆转桥接修复术和人工血管修复术;神经损伤分别行神经松解术、直接修复缝合术及神经移植术。结果19例截肢;2例术后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其中1例虽保住肢体,但遗留严重功能障碍。2例行人工血管修复术后因血栓广泛形成并发感染而失败。3例腓总神经损伤术后足背伸较差,其中1例遗留固定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结论及早诊断和处理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膝周骨折对改善预后固然重要,但同时需重视诸如骨折固定物的选择、修复顺序、血管吻合质量等影响修复成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前路重建胸腰段椎体稳定应用Z-plate系统的体会.方法总结前路应用Z-plate系统治疗5例患者及重建脊柱稳定的疗效.经5~8月的随访,均获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得以重建.3例神经损伤中(以ASIA分级)术后有2例改善2级以上,1例改善1级.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脱落.结论(1)Z-plate系统具有固定可靠,骨性愈合好,较传统的前路钉棒系统使用简单.(2)Z-plate系统是钛合金,其刚度、强度和组织相容性好,对MRI检查干扰小,是理想的前路脊柱稳定性重建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0.
经皮激光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前路经皮椎间盘激光减压术(PLDD)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夏普兰半导体激光主机及光纤,在C-臂或电视X线监控下,在颈前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之间穿刺,穿刺针留置于相应颈椎间隙前中1/3处,导入光纤,激光输出能量400~600J,吸出烧灼产生的气体。结果 自1999年10月起,应用该方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1例,优良率71.4%。结论 (1)对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PLD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2)PLDD具有对颈椎稳定影响小、显效快、损伤小、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