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4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辅助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2个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以及口服头孢克洛颗粒、雾化吸入地塞米松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睡眠质量、免疫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44/49),对照组为73.47%(36/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56, P=0.037)。观察组出现鼻出血1例,鼻前庭干燥感1例,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未见鼻出血及鼻前庭干燥感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咽侧位片A/N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睡眠质量均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E、LTE4、TNF-α、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E、LTE4、TNF-α、IL-6、IL-8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腺样体肥大性小儿鼾症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辅助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打鼾、鼻塞等临床症状,且风险较小,患儿睡眠质量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喉乳头状瘤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6、11型感染引起的良性上皮增生性瘤样病变,该病易复发、扩展及恶变^[1],需要频繁的手术,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现将深圳南山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0-01—2005-12诊治的43例喉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提高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磁共振检查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磁共振影像(MRI)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13例中10例见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局限性肿大.13例平扫病变区均为T2WI稍高、T1WI低信号,1l例于病变区胰周见增厚的T1WI等低、T2WI低信号包膜样结构;增强后病变区及包膜样结构呈延迟强化;10例见胆总管胰腺段狭窄及其以上胆管扩张;9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MRI复查者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率情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易感因素、过敏原、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先由耳鼻咽喉科专科医生对调查对象进行专科体检,并将专科检查结果记录在案,由调查员向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并解释表格内容含义,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20.1%,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率13.7%,变应性鼻炎并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18.0%)比非变应性鼻炎(7.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现状,为变应性鼻炎的标准化防治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用于动物模型淋巴结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动物模型的正常淋巴结、淋巴结炎与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其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建立淋巴结炎模型和淋巴结转移模型,以炎症组的对侧下肢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测量各组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同时在T2WI、DWI图像及病理检查中分别测量各组淋巴结的大小,并进行病理结果分析. 结果 DWI可清晰显示各组动物模型的腘窝及髂内淋巴结,测量的大小与T2WI及病理检查所测得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炎症组和转移组淋巴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两者均大于正常淋巴结.三组淋巴结均表现为为等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正常淋巴结、淋巴结炎及淋巴结转移的ADC值分别为(1.35±0.15)×10-3 mm2/s、(1.14±0.02)×10-3 mm2/s和(0.78±0.07)×10-3 mm2/s,三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兔模型DWI图像较高;DWI对兔淋巴结炎及淋巴结转移能提供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低心率患者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方法 对连续75例心率≤65次/min且稳定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造影.75例患者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成两组:A组(≤60次/min)55例、B组(60~65次/min)20例.扫描参数:层数2×128,层厚0.6 mm,旋转时间0.28 8,管电压80~120 kV,管电流370 mAs/转.前瞻性心电触发选在60%R-R间期,螺距3.4.采用75 ms时间分辨率进行图像重建,层厚0.75 mill,间隔0.5 rnm,图像质量评价采用4级评分法(1=优秀,4=不可评价).结果 患者平均心率为(57.2±4.8)次/min,平均扫描时间为(0.42±0.02)s.75例患者的1103个冠脉节段中图像质量为1级的934段(84.7%)、2级135段(12.2%)、3级18段(1.6%)、4级16段(1.5%).A、B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19±0.52,B组1.22±0.55;Z=-1.107,P=0.268).A、B两组的可评价节段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98.5%,B组98.6%;χ2=0.000,P=1.000).所有患者平均剂量长度乘积为(67.2±30.4)mGy×cm,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0.94±0.43)mSv.结论 对于心率慢且稳定的患者,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CT扫描可以在较低的放射剂量下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