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自1990年至2002年间,共行胆囊切除385例,其中传统方式胆囊切除(简称CC)27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MC)8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简称LC)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2004年狂犬疫苗免疫原性及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所使用的几种狂犬疫苗免疫原性及副反应情况,特别是及时阳转率,判断能否给暴露后全程免疫者进行及时保护以及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暴露后全程免疫者首剂后14和45d的抗体阳转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d及时阳转率为75.76%(100/132),45d阳转率为99.24%,疫苗种类、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按16岁以下年龄组和16岁及以上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03,P=0.048)。884针次副反应观察中,低反应率2.04%(18/884),中反应0.23%(2/884),未见强反应;全身反应0.57%(5/884),局部反应15.72%(139/884)。结论全程免疫后15d,抗体阳转率达到约100%,但第3针(首剂14d)时,及时阳转率仅为70%左右,由于狂犬病最短潜伏期为5d,使得暴露后即使全程免疫也仍存在发病的可能。广州市这几种狂犬疫苗副反应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3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HB)患者血清中HBV DNA 进行检测并做基因型别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球病合并脑梗死(DC1)患者颈动脉、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对58例DC1患者(DC1组)及36例非糖尿病不合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并作血糖、血脂和Fg含量测定。结果 DC1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9.3%)、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1MT)和CCA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斑块发生部化以CCA分叉处及颈内动脉(ICA)入口和起始处最多(86.0%);以软斑为主(62.5%)。脑梗死部位与出现斑块的颈动脉存在同侧相关性(P〈0.01)。DC1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F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1)。结论 DC1患者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Fg水平异常,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血糖等异常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39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38/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85.41/10万和45.04/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5-7月,人群主要分布为学生(45%)、幼托儿童(23%)和散居儿童(18%),以5~9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9888例)。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腮腺炎暴发疫情共20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广州市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和学生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后食管隧道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12月间成功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内镜复查资料.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6~58岁,平均38.5岁.术后常规使用抑酸药,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统计钛夹脱落情况及食管隧道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共用232个钛夹,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钛夹脱落率分别为16.8%(39/232)、41.4%(96/232)、65.1%(151/232)及83.2%(193/232).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愈合率分别为20.0%(6/30)、86.7%(26/30)、96.7%(29/30)及100%.结论 POEM术后2周至1个月后食管切口大部分愈合,钛夹完全脱落则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体检的普及,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也明显增高.日本集团体检中,检出率达2.4%.我院自1984年以来B超诊断胆囊息肉已达百例以上.近二年来对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的超声改变进行探讨,并与其它类型的胆囊息肉及早期胆囊癌加以鉴别,从各方面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为乙肝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2~2016年乙肝免疫策略文献、收集乙肝血清学数据、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及入学验证接种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1~59岁人群HBsAg流行率为12.45%,且5岁儿童HBsAg流行率为0.48%;2001年、2008年和2009~2011年实施3次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分别为92.44%、97.14%和99.08%;采取入学验证制度,2007~2009年乙肝疫苗补种率为49.83%,2010~2016年上升到96%以上。结论广州市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在免疫人群中显著下降,5岁儿童HBsAg流行率已控制在1%,控制乙肝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9.
了解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少年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法,对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发生腮腺炎21 0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5.61/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312.64/10万和146.93/10万;2008-2011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男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年平均发病率(284.12/10万)比女生(144.83/10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195.044,P=0.000),5岁组为发病高峰(731.93/10万),之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15~19岁组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该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5-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48.10%;7月达到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14.69%.结论 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小学生为腮腺炎监测和防控重点人群,应提高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集体单位儿童的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