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SP90和STAT3在早期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4例手术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联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效用。结果: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83.33%,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37%和26.32%,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之间HSP90和STAT3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联合HSP90和STAT3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时阳性预测值为0.70。结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且联合HSP90和STAT3可有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2.
对30例川崎病患儿随访2月~6.3年,平均2.1年。随访项目包括临床体征、血小板计数、蛋白电泳、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7个不同超声平面探查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本组除2例复发外,余未见异常。作者认为川崎病心血管损害发生率高,可引起猝死,对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1日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期间,我们对南通大学民办学院--杏林学院的大一新生做了一次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文、理、医科的大一新生共300名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
恶性嗜铬细胞瘤分子靶向治疗包括:VEGF受体抑制剂、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HrbB-2抑制,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细胞核抗原Ki - 67、蛋白磷酸酶2A抑制剂、端粒酶逆转录酶等.本文仅对近年在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脊髓脊膜膨出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是脊膜中胚层的先天发育异常.特征为脊膜通过脊椎缺损部位向外膨出,膨出物可含有脊髓组织,通常情况下发现后应立即行手术结扎.最近我院收治1例发病后3年才f来治疗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 I型和 型胶原在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中的免疫定位和分布特征。方法 :在大鼠第一磨牙制备单面洞 ,观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 I型胶原和 型胶原的免疫反应。结果 :在术后 3d,修复性牙本质尚未形成。I型胶原和 型胶原均分布于牙髓内 ,前期牙本质为弱阳性。术后 15 d,I型胶原和 型胶原在牙髓细胞内呈阳性染色。I型胶原在前期牙本质中呈弱阳性。术后 30 d,I型胶原和 型胶原的强阳性染色集中于已形成的修复性牙本质下的牙髓内 ,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染色呈强阳性。结论 :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合成、分泌 I型胶原和 型胶原。 I型胶原是修复性牙本质的主要基质成分  相似文献   
7.
在平原水网地区河道内,于平均气温为20.85℃的5月,将钉螺袋(每袋5只阴性钉螺)固定在岸边水下2cm处,每个实验点1袋。以不同数量毛蚴投入紧靠螺袋的水中,2次/d(4h后取出螺袋),连续6d,共投放12次,作现场实验。结果每次投放25、50、100、500、1000及2000条毛蚴6个实验组的钉螺感染率依次为1.09%、0.45%、2.74%、12.39%、27.27%及54.48%;空白对照组感染率为0%。毛蚴数与钉螺感染率呈线性正相关(r=0.9996,P<0.01),其回归方程为y=-0.3655+0.0274x(x=毛蚴数,y=钉螺感染率)。据此推算了钉螺的理论感染率及其95%可信限。理论数与实际数符合良好。前2个低剂量毛蚴组理论钉螺感染率的95%可信限的下限值均为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with γ-knife,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54例胰腺癌患者,30例行γ-SBRT配合热疗,24例行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的有效率为79.6%(43/54)。γ-SBRT配合热疗的1年生存率为30.0%、中位生存期为9.4个月,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的1年生存率为41-7%、中位生存期为1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γ-SBRT配合热疗及替吉奥治疗局部中晚期胰腺癌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安全,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9.
CHO PET功能显像: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1碳-胆碱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1C-Choline PET/CT,CHO-PET)功能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3例(其中WHO 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CHO-PET功能显像结果,与同期MRI结构影像结果相比较,依据CHO-PET显像肿瘤生物靶区(BTV)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结果 ①CHO-PET功能显像的病变靶区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度良好,肿瘤边界更清晰;②CHO-PET功能显像改变了10例(43.5%)患者的诊断及靶区范围,包换术后放疗前患者5例(31.3%);放疗后患者5例(71.4%).其中1例(Ⅲ级)肿瘤靶区(GTV)范围增大而扩大GTV放疗;1例(Ⅱ级)肿瘤复发,改定期复查为化疗;4例(Ⅱ级)术后肿瘤残留,改临床肿瘤靶区(CTV)放疗为CTV+GTV放疗;4例(1例Ⅲ级;3例Ⅱ级)未见肿瘤复发,改化疗为定期复查;③ CHO-PET对WHO Ⅱ、Ⅲ、Ⅳ级患者治疗方案的改变率分别为88.9%(8/9)、22.2%(2/9)、0(0/5);④ MRI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WHO III、Ⅳ级)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2/14).结论 CHO-PET功能显像对脑胶质瘤病变显示清楚,肿瘤边界清晰;有利于WHO II、III级患者的诊断;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有利于疗效的判断以及肿瘤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廊坊矿区糖尿病的患病率,并对危险人群进行干预治疗、健康教育,探索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减少医疗开支.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24例及糖耐量减低患者223例,建立DM防治中心,建立三级预防网,采用量化饮食、运动治疗、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和心里疏导,对患者一对一地指导.结果:参加糖尿病健康防治教育、指导的患者,其FBG、PBG、HbAl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教育后可以改善糖代谢紊乱.接受教育的患者血脂紊乱也有所改善,TG、TC的水平、BMI、腰围均有明显下降,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相比P<0.01.结论:经过5年的实践证明,通过积极开展DM社区综合防治和三级预防工作,可使DM患者治疗达标率明显提高,使上升的DM和IGT患病率得到控制,证明这一预防工作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