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46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探讨长骨骨折愈合塑形阶段的力学机理,采用骨表面再造理论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我们选取用应变能密度作为力学激励的骨表面再造理论,有限元分析采用三维的空间模型,利用我们编制的长骨表面再造系统“BRSS97”对长骨骨折愈合塑形阶段的三种类型:外骨痂型、骨内缺损型和骨外缺损型的力学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骨痂可以完全吸收,骨缺损可以恢复,三种情况下骨均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由此说明长骨骨折愈合塑形过程就是骨材料对力学激励的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稳定、高效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模型,以便于对该菌的各种目的基因进行重组改造.方法:分别用改进方法和既往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感受态细胞,转化外源DNA,获取发生了转化的菌株,通过抗生素培养基培养和PCR鉴定是否发生转化;并计数抗生素筛选平板上的转化菌落.比较两者的转化率,以确定更佳的转化模型.结果:肺炎链球菌334菌株、31203菌株用改进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0.89±0.20)%,(0.71±0.10)%,高于既往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6.2±1.4)×10<'-3>%,(5.7±1.1)×10<'-3>%],构建了肺炎链球菌感受态缺陷菌株,建立了改进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模型.结论:改进的转化模型实现了稳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能方便研究者对该菌进行各种遗传操作,为深入研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葡萄球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机体的各种机会性感染。2007年7月,我们从1例重症肺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测试成人腰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层的力学性能。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纤维环逐层分离,每层纤维平均分成8个测点,每层每测点处按纤维走向切取5个试件,长度l=15~20mm,宽b=1~1.5mm,厚t=0.1~0.5mm。进行拉伸实验测得应力-应变曲线,并给出拟合曲线及方程,得出弹性模量、破坏应变、破坏应力、测点处的力学性能参数和方程。测试结果表明:各测点处,沿径向,由外向内弹性模量皆随层数的增加,不断变小;每层纤维弹性模量由前侧向后侧逐渐变小;破坏应力由外层向内层线性递减;破坏应变外部9层随层数增加略有提高,9层以后基本上为一常数(0.34±0.14)。可见,腰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能,与其功能相适应,与腰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胞元结构形式、材料性质对松质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均匀化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 ,讨论了骨小梁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构成松质骨微结构的形式对松质骨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结构的形式和固体体分比确定时 ,松质骨的弹性模量与骨小梁弹性模量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 ;当微结构的固体体分比较小时 ,骨小梁的泊松比对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讨论了微结构形式对松质骨弹性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 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AC)组织中PD-L2的表达;分析PD-L2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关系。结果 肿瘤细胞PD-L2的总阳性率为16.8%(24/143),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 TIIC)PD-L2的总阳性率为66.4%(95/143)。肿瘤细胞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16.3%(21/129),TIIC 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65.1%(84/129);肿瘤细胞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21.4%(3/14),TIIC 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78.6%(11/14... 相似文献
7.
去除尺骨后桡骨的适应性骨再造*董心朱兴华杨秀勤(吉林工业大学,长春130025)ADAPTATIONALBONEREMODELINGONTHERADIUSAFTERTHEULNAROSTEOTOMYDongXin,ZhuXinghua,YangXiu...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水动力清创系统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清创的临床疗效,为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院标准的深Ⅱ度烧伤患者40例,烧伤面积为2% ~ 29%总体表面积(TBSA),位于躯干、四肢的非关节功能部位的创面[(100±10) cm... 相似文献
9.
依据ERCC1及RRM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个体化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观察疗效差异,以期对个体化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的肿瘤细胞进行ERCC1及RRM1基因的联合检测。入组患者按照1∶2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基因型组根据ERCC1及RRM1的表达情况分为4组进行个体化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例患者,总体有效率为44.2%,对照组有效率为37.5%,基因型组有效率为47.5%,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型组中ERCC1阴性组有效率(56.7%)高于ERCC1阳性组(37.9%),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低表达患者中使用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更高的有效率,而ERCC1高表达患者可能意味着对铂类耐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