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真空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对照组则按常规注射器静脉采血法。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采血成功率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而在采血成功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真空静脉与特殊静脉采血法可有效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疼痛,提高真空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改良气管套管内吸痰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 将72例留置气管套管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每组36例.改良组采用右手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方法吸痰,常规组则按常规采用止血钳夹持吸痰管方法吸痰,并对两组吸痰效果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改良组有3例肺部感染,占8.3%.有效率从52.8%上升至91.7%;常规组有17例肺部感染,占47.2%.结论 通过改良气管套管内吸痰的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保证了吸痰系统的无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治疗的PCOS合并不孕患者宫腔人工授精病例56例、78个周期临床资料,依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3组:CC+HMG组、LE+HMG组、r-FSH组。结果三组年龄、不孕史无明显差异,P0.05,r-FSH组妊娠率高于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r-FSH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PCOS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入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8年3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参照组选用基础性的不孕不育诊治疗法,观察组运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疗法。记录、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结局。结果:接受诊治后,两组的激素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较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入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疗法,诊治结局甚佳,对临床表征及妊娠结局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血压反弹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太冲穴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反弹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压反弹阳性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血压反弹现象有明显抑制作用,能降低血压反弹率使血压趋于平稳,从而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促排卵的个体化用药方法。方法:①收集近期不孕症门诊Ⅱ型排卵障碍患者78例、185个促排卵周期,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152周期,其他排卵障碍33周期。②以诊断为依据选择LE启动剂量为2.5 mg和5.0 mg;适时添加HMG。③起始用药时间多于月经第5天开始,超过月经5天以上者,在内膜厚度<6 mm且处于增生期(A型)的前提下直接启动;用药天数以5天为准,根据卵巢反应性适度增减。结果:①153(82.3%)周期使用5.0 mg,32(17.7%)周期使用2.5 mg;PCOS 135(88.8%)周期使用5.0 mg,17(11.2%)周期使用2.5 mg;47(25.4%)周期辅以HMG。②月经周期3~5天启动163(88.1%)周期;6~8天启动17(9.2%)周期;9天以上启动5(2.7%)周期;用药3~5天171(92.4%)周期,6~7天13(7.0%)周期,8~9天1(0.6%)周期。③11周期促排卵失败,174周期成功,成功率94.1%;62例成功妊娠,累计周期妊娠率79.5%,每排卵周期妊娠率33.5%;成功妊娠者平均促排卵2.4周期;每周期平均排卵数1.2个;双胎妊娠1例,无中度以上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结论:通过以诊断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剂量并适时辅以HMG、灵活掌握启动时间和用药天数等个体化用药方法,能明显提高LE的促排卵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宫内外同时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指宫腔内妊娠和异位妊娠同时存在的一种妊娠并发症。随着促排卵技术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现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2例宫内外同时妊娠报告如下。1病例病例1:患者王某,女,26岁,2012年7月因原发性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外院行LE+HMG+HCG 相似文献
8.
颅脑疾患病人院内感染潜在因素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春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166-167
目的 探讨颅脑疾患病人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及护理手段.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2001-01~2003-09我院内儿科402例颅脑疾患病人合并院内感染的情况,潜在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 颅脑疾病病人占同期该病种3.73%,以70岁以上男性为多发,并通过有效护理措施,院内感染病例逐年下降,从2001年6.25%,下降到2003年的1.85%.结论 颅脑疾患病人合并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操作、药物应用.护理体会:针对潜在因素找出了有效的护理对策,并使该病种院内感染率逐年下降,医疗护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找出影响IVF-ET妊娠结局的关键因子。方法:对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420个IVF-ET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妊娠结局与影响因素(如患者年龄、不孕年限、既往妊娠史、受精方式、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移植周期类别以及移植胚胎数等)间的关系。结果:IVF-ET助孕周期的妊娠结局与其不孕年限、既往妊娠史、受精方式、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移植周期类别以及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却与患者的年龄显著相关(P<0.05)。结论:年龄因素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故采取IVF-ET助孕治疗不孕症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因素,以期提高IVF-ET助孕的活婴率。 相似文献
10.
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精子和血清中锌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弱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精子、血清中锌含量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分析锌含量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精子密度和精子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随机筛选190例弱精子症患者,85例少弱精子症患者以及32例精液质量正常的已生育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精浆、精子和血清锌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生殖激素(FSH、LH、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间精浆锌和血清锌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锌含量显著高于弱精子症患者和正常生育男性(P<0.01);弱精子症患者T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生育组而LH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P<0.05);少弱精子症患者T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生育组而FSH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生育组(P<0.05),并且其LH含量与正常生育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锌与血清T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少弱精子症患者过高的精子锌含量可能与精子运动能力下降和精子膜功能障碍相关。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生殖激素(FSH、LH、T)的测定对于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病因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