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3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8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22篇 |
内科学 | 75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55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6篇 |
综合类 | 233篇 |
预防医学 | 83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81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7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阑尾粘液囊肿临床并非少见,但在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甚大。本院1986年以来共收治阑尾粘液囊肿9例,现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推行新的方法来诊断宫颈病变。方法:诊断宫颈病变的方法有传统巴氏五分类、CCT、AutoPap、TCT等。笔者通过对诊断宫颈病变细胞学方法的对比。从子宫颈取材、涂片及阅片技术中阐述液基细胞学的优点。结果:要尽快取缔巴氏五分类,推行TCT与TBS。 相似文献
3.
毕俊芳许志会戢敏张华黄晓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3):1808-1812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晚期肿瘤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标准的抗肿瘤治疗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及艾条温和灸治疗4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采用卡氏(KPS)评分评估],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及血流变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高低切全血黏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卡氏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治疗组APTT、PT明显延长,FIB、D-D水平及Plt、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高低切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艾灸有助于改善晚期肿瘤患者血液高凝高黏状态和气虚血瘀证候,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732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CRBSI的63例患者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732例血液透析患者送血及污染物品的培养样品中分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53.97%),革兰阳性菌28株(44.44%)。病原菌构成比列前五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10株(15.87%)、肺炎克雷伯菌10株(15.87%)、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4.29%)、大肠埃希菌9株(14.29%)和铜绿假单胞菌8株(12.70%)。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外,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25.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11.11%。革兰阳性菌中,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66.66%,对利福平的耐药率<3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对全部敏感。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与模式、白细胞水平、APACHEⅡ(分)、是否合并糖尿病与CRBSI发生率关系密切,其相对应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有助于指导抗生素在治疗CRBSI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肾益肺饮中腺苷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含量,DiamonsilC18(5μm,250mm×4.6m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 6.5)-甲醇(15:8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波长260nm。结果腺苷线性范围为5.01-160.32μg,平均加样回收率97.91%,RSD为1.18%。结论本方法得到较好的分离度和重现性,可用于固肾益肺饮中腺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巨噬细胞迁移移动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B患者38例为治疗组并随访48周,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F、IL-17、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MIF、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MIF、IL-17水平高于治疗12周、24周、48周后水平,IL-10水平低于治疗12周、24周、48周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高载量组血清MIF、IL-17、IL-10水平高于HBV低载量组(P<0.05)。HBeAg(+)组患者血清MIF、IL-17、IL-10水平高于HBeAg(-)组(P<0.05)。治疗前CHB患者MIF、IL-17水平与ALT呈负相关关系,与AST呈正相关关系;IL-10水平与ALT与AST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MIF、IL-17和IL-10是导致CHB发生的重要致炎与抑炎因子,其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病情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