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5年我们开展了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加背阔肌瓣一期乳房再造术的研究[1],设计了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又保持乳房外形美观的术式,通过随访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3.
创伤后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人院时间比较晚,失血量大.已经发生了休克,病情凶险、临床死亡率高,临床实践证明休克期护理指标的变化,对抗休克输液量的合理输入,使之平稳渡过休克期.减轻对脏器功能的打击,减少脏器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共收治创伤后休克复苏患者146例,其中59例创伤后超过6h,需进行创伤后延迟复苏治疗,经积极治疗,快速补液护理.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无44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采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通气治疗指导、营养疗法等综合干预。结果90例患者经过无创通气治疗后,86例(9556%)症状好转,心率、呼吸频率减慢,p(O2)升高,p(CO2)下降,4例(4.44%)行有创机械通气,8例(889%)发生面部压疮。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提高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并能减少气管插管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高龄人群血栓弹力图结果中出现高凝状态的原因,为临床抗凝提供参考。方法用TEG5000型凝血分析仪对患者凝血全过程进行检测,总结高龄人群中183例高凝状态的三种常见情形。结果酶动力型高凝状态77例(占42.0%),血小板型高凝状态70例(38.1%),酶动力型和血小板型高凝状态36例(占19.9%)。结论在出现高凝状态时,应正确分析原因,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使临床抗凝更安全,减少高龄人群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抗感染、畅通气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首次治疗组52例,再次治疗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COPD患者再次应用无创通气治疗者比首次应用者依从性好,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通过采取合理的教育、病情监测、有效护理等对策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近十余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1-2012年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培养结果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共收集菌株404株,2007-2012年间共收集菌株552株,其中,均以G-杆菌为主(91.0% vs 86.4%),2007-2012年与2001-2006年比较,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比例上升,大肠埃希氏菌比例下降(P〈0.05).结论 近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发生改变,及时了解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治.ICU进行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大约占40%;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因此,掌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时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对于降低ICU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1-4].本文旨在通过收集2001年-2012年间我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培养结果,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近十余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卡巴胆碱联合胸腺素治疗对MO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MODS患者20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卡巴胆碱组、胸腺素组和联合治疗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间点单核细胞CD14+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和淋巴细胞凋亡率,并记录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卡巴胆碱组、胸腺素组和联合治疗组HLA-DR水平、淋巴细胞凋亡率和临床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卡巴胆碱组和胸腺素组HLA-DR水平、淋巴细胞凋亡率和临床指标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卡巴胆碱和胸腺素可以增强MODS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预后,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