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传统上需要行瓣膜置换手术.由于人工瓣膜在性能、耐久性等方面不断改进,使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最成熟、有效的方法.传统设计的瓣膜需在体外循环下置入体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微创的方法实现瓣膜置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经皮置入的肺动脉和主动脉可压缩性支架瓣膜已先后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现就这两种心脏可压缩性支架瓣膜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对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心脏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呼吸机使用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恢复窦性心律的例数]、手术前后心脏结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疗效。结果整个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病例,手术中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和恢复窦性心律的例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及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实验组心功能分级疗效(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心脏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具有防移位设计的可压缩性肺动脉支架瓣膜的防移位效果.方法 将带瓣牛颈静脉缝在3个"Z"字型镍钛合金支架上,制作成喇叭口型肺动脉支架瓣膜.非体外循环下用推送器将其经右心室置入羊肺动脉瓣位置(n=6),分别于术后早期、术后2个月采用右心导管、心脏彩超、血流动力学测定、大体病理等方法评价置入瓣膜的位置和功能.结果 6只羊支架瓣膜均在正确位置释放.超声、右心导管造影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术后早期、术后2个月置入瓣膜支架固定好,无移位,1例瓣膜收缩期跨瓣压差24 mm Hg,1例瓣膜轻度关闭不全,其他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喇叭口型支架有助于防止瓣膜移位. 相似文献
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方法:取6个月水囊引产胎儿股骨骨髓,Percoll分离液分离,取单个核细胞层在人MSCs专用MSCGM培养基中体外培养。将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用10μmol/L 5-氮胞苷孵育诱导24h,继续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用Percoll分离液(1.073g/ml)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48~72h呈纺锤形、梭形、多角形的多型性改变;经5-氮胞苷孵育24h,细胞逐渐向梭形心肌细胞样形态转变,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MSCs在体外经5-氮胞苷孵育24h,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形态的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Y染色体检测雄性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到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情况。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雄性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移植细胞,选取80只雌性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其中45只成功建立模型。成模后2周按以下分组进行细胞移植: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心外膜直接注射MSCs组(A组,n=15)、经静脉移植MSCs组(B组,n=15)和经静脉注射等量DMEM培养液组(C组,n=15),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雄性大鼠Y染色体特有的SRY基因,观察移植后1d、1周、2周及3周时MSCs在梗死心肌的存活情况。结果 经心外膜直接注射组和经静脉移植组通过PCR均可检测出SRY基因的存在,移植后两组的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MSCs经心外膜和静脉移植均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周围区域,对梗死后大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离体兔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12只,按照随机原则,分为LPD组(n=6)和E组(n=6)。LPD组用低钾右旋糖酐(LPD)液行肺灌洗及肺保存,E组用含依达拉奉20 mg/L的LPD液行肺灌洗及肺保存。实验结束时取肺静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制备血清测定丙二醛(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取肺组织标本测干/湿重及送病理。结果两组肺静脉血PaO2、PaCO2、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SOD活性、肺组织干/湿重比(D/W)均无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两组均有肺组织毛细血管轻度充血,肺泡结构尚可,肺泡间质少量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内轻度渗出及少量红细胞。结论在离体冷保存6 h再灌注的兔肺模型,依达拉奉未显示出明显优于低钾右旋糖酐液(LPD)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R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组,对照组为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组,每组30例。测定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鄄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于心内操作前、后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CPB时间、心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优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先心病肺高压病儿血浆内皮素与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病儿血浆内皮素-1(ET-1)和胶原增生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0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病儿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两组病儿血浆ET-1水平,用SDS-间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肺组织I、III型胶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H组血浆ET-1水平和肺组织I、III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加(P<0.01).PH组血浆ET-1水平与肺组织I、III型胶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可能与ET-1水平升高,诱导肺组织I、III型胶原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例 1 男 ,5 6d。生后口唇发绀 ,呼吸困难。查体 :呼吸急促 ,4 6次 /min ,皮肤青灰色 ,口唇发绀 ,巩膜黄染。心律齐 ,心率 16 3次 /min ,胸骨左缘第 2~ 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股动脉枪击音阳性。腹膨隆 ,肝肋下 3cm ,质硬 ,腹水征阳性。心电图示右房、右室大。X线胸片示心影呈球形 ,心胸比率(C/T) 0 71,肺纹理稍多。超声心动图示右房 2 2mm× 2 5mm ,右室 12 3mm ,右室前壁 14mm ,右室流出道无血流进入肺动脉 ,三尖瓣中度反流 ;房间隔缺损 (ASD) 6 6mm ,动脉导管未闭 (PDA) 3 4mm ;左室射血分数 (L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