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实验用显微电视录像静画步进技术测定了失血性休克家兔小肠系膜毛细血管的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变化,观察了血流流态变化,旨在对失血性休克时外周微循环的变化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肿瘤的发生包括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等复杂过程.自1997年以来,相继有3个研究小组发现并命名了惟一编码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on chromosome 10),由此对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基因(PTEN)的深入研究已成为肿瘤学研究的热点.目前,PTEN基因在Cowden综合征、胶质母细胞瘤、子宫内膜癌等中的研究较多,而在大肠癌中的研究尚少,现对PTEN抑癌基因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水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过滤后直接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YMC型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90:10),流量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根据溴氰菊酯的保留时间定性,以紫外吸收光谱图进行确认,以峰面积定量。结果在0.05~5.0mg/L范围内,以峰面积(y)对浓度(x)绘制曲线,所得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655.6x-1.8,相关系数为0.99999,检出限为2.9μg/L,平均回收率为98.0%~102.0%,RSD为0.29%~0.4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水中溴氰菊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在临床外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研究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与文摘(EMbase.com)和中国知网(CNKI),对有关比较DLKP和PKP在治疗圆锥角膜方面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与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DLKP和PKP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对照研究14项(3137只眼),其中随机对照试验3项,非随机对照试验8项。在这11项研究中,结果显示,在术后视力方面,DLKP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达0.5及1.0以上的眼数较PKP组少,且DLKP组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度数较PKP组更偏向于近视,而术后散光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在保护角膜内皮方面,DLKP组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多于PKP组;在移植排斥反应方面,DLKP组术后总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较PKP低,尤其是内皮型移植排斥反应,DLKP组基本不发生。结论:根据目前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尽管PKP在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屈光力方面有一定优势,但DLKP术后发生内皮型排斥反应和内皮衰竭的几率低,安全性更高。因此,DLKP为治疗轻、中度圆锥角膜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8.
用改良Rosata方法造成家兔实验性腹腔淤血症。用显微电视录像反复再生静画步进法测量川芎嗪对淤血前后肠系膜10μm以下毛细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可使血淤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多,开放毛细血管数增多;可抑制白细胞游出。  相似文献   
9.
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观察我院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直肠癌根治术病人68例,38例采用超声刀,30例为传统术式。主要观察指标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放置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超声刀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有明显缩短;超声刀组平均减少出血量98.2ml。超声刀组术后第1个24h引流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等均较传统手术组显著减少。结论 超声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内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腹部手术患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将腹部手术患40例,随机分为静脉内异丙酚复合麻醉组(A组)和静脉内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20例;用放射免疫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组患麻醉前、麻醉后2小时、术后2小时、术后24小时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动态监测血压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血浆ET在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2小时较麻醉前均升高,B组显高于A组。A组血浆:NO在术后2小时较麻醉前显升高,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2小时A组均高于B组,而B组在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2小时较麻醉前均降低。两组ET和NO在术后24小时均恢复正常。A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围术期无明显变化,而B组在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2小时较麻醉前显增高。A组在麻醉后2小时血浆ET、NO与SBP和DBP均无相关关系。B组在麻醉后2小时血浆ET与SBP和DBP呈显正相关;而NO与SBP和DBP呈显负相关。结论 ET与NO在静脉内异丙酚复合麻醉中对血压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异丙酚对ET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明显提高腹部手术患体内NO水平而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使ET/NO的平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