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膜局限性纤维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2008年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局限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结果:12例均为单发性病灶,右侧7例,左侧5例。其中最小1例直径约3cm,3~10cm的4例,10~15cm的3例,4例大于15cm。12例X线平片均见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肋骨及椎体的骨质破坏征象。CT平扫见病灶与胸壁紧密相连。较小病灶密度均匀,境界清楚,大病灶内可见斑点状低密度坏死区,但其边界光滑,相邻组织受压移位。CT平扫中12例病灶的CT值平均为33.4±5.7HU,而周边肌肉的CT值平均为52.9±6.2 HU,经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367(P〈0.05)。3例增强扫描见病灶中等度强化,坏死区不强化。2例行MRI检查,T1WI见病灶呈类似肌肉的稍低信号,T2WI为与肌肉相似的等信号,坏死区为高信号。结论:局限性纤维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MRI均可显示其病变的范围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1—24日130例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130例中15例(11.5%)患者HRCT无异常。肺内阴性表现组年龄明显低于肺内阳性表现组(P=0.011),而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115例患者中,病变累及左肺9例(7.8%),右肺13例(11.3%),双肺93例(80.9%)。37例(30.4%)右肺上叶受累,54例(47.0%)右肺中叶受累,90例(78.3%)右肺下叶受累,46例(40%)左肺上叶受累,83例(72.2%)左肺下叶受累。病变呈单发病灶18例(15.7%),呈多发病灶23例(20.0%),呈弥漫病灶74例(64.3%)。病变分布于胸膜下61例(53.0%),支气管血管束2例(1.7%),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52例(45.3%)。100例(87.0%)患者CT图像上可见片絮影,72例(62.6%)可见磨玻璃影,58例(50.4%)可见索条影,20例(17.4%)可见实变影。104例(90.4%)患者CT图像上包含2种或2种以上征象。病灶中合并空气支气管征19例(16.5%),“铺路石征”9例(7.8%)。纵隔窗图像上观察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5.2%),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影像主要表现为累及双肺、沿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病灶。除片絮、磨玻璃、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和“铺路石”征外,病灶内索条影出现比例较高,可能提示病灶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的病因,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排螺旋CT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3例,年龄23~88岁,分析其病因.结果 下肢深静脉病变者达53例,肥胖4例,手术后8例,肿瘤4例,长期卧床5例,骨折2例,心房颤动2例,原因不明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栓塞.结论 肺动脉栓塞的病因较复杂,对于下肢静脉病变、术后、长期卧床、心房颤动、肿瘤、骨折、肥胖这类病人如果有突发性呼吸困难应首先考虑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12例实性神经鞘瘤和27例脑膜瘤的 DWI 图像,逐层勾画肿瘤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OI),得到肿瘤的平均 ADC 值(mADC)。同时以脑干 mADC 值为参考,计算得到肿瘤/脑干 ADC 比值(ADC ratio, rADC=肿瘤 mADC值/脑干 mADC值)。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之间的 mADC 和 rADC 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mADC 和 rADC 值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mADC和 rADC值均明显高于脑膜瘤(mADC,P=0.001;rADC,P=0.002)。以 mADC=0.994×10-3 mm2/s 作为诊断阈值,鉴别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价值最优[曲线下面积(AUC)0.917;敏感度92%;特异度89%]。结论 MR DWI对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鼻咽癌放疗前后的MRI图像,观察放疗后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基于轴位T2W压脂图像,逐层手动勾画各唾液腺边界,以面积求和法获得各腺体体积,计算放疗后首次随访(3个月)、1年及2年的唾液腺萎缩率。采用配对t检验对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进行比较。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随时间变化(3个月、1年、2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1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及健侧腮腺萎缩率均明显大于颌下腺(P均0.05)。2放疗后3个月、1年及2年患、健侧腮腺萎缩率均逐渐减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健侧颌下腺萎缩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腮腺体积下降较颌下腺更加明显,患、健侧唾液腺体积变化无明显差异;长期随访显示腮腺体积呈恢复趋势,而颌下腺体积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图像中病灶钙化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58例(90个结节)的病例资料.58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T平扫和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经术后病理证实,并依此分为恶性结节(A组,21个结节)和良性结节(B组,69个结节)两组,比较两组病灶钙化的形态、数目及位置.结果 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率为61.9%(13/21),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21.7%(15/69)(P<0.05).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灶形态相仿.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发生在结节内部的占52.4%,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8.7%(P<0.05).结论 与良性结节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率高,且钙化多出现在结节的内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熏眼与按摩治疗干眼症的持续护理改进对策.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中药熏眼与睑板腺按摩治疗的干眼症患者1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改进对策.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干眼症的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  相似文献   
9.
CTA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俞同福  王德杭  吴飞云  康桂荣  庞长珠  李梅 《江苏医药》2006,32(5):425-426,i000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多排螺旋三维血管成像(CTAO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脑血管病变CTA3D。其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3例。使用西门子Volume-Zoom4排螺旋CT机,层厚1.25mm,螺距4~6。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18-22s。数据重建在3D工作站用实时三维(RT-3D)及容积显示(VR),有的亦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等。结果19例颅内动脉瘤,经MIP、VR及RT-3D等成像,均立体、直观地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瘤颈的部位和大小,瘤体直径最小5mm,最大为3cm。3例动静脉畸形显示其部位和范围,3例介入栓塞术后可见瘤体栓塞的程度。在三维成像中,MIP显示图像较好,VR更佳。结论脑血管CTA3D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 nance angiography,TOF-MRA)技术对脑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的显示价值,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3位健康志愿者,每位受试者采集4种不同加速因子系数(2、3、5、7)的CS TOF-MRA图像,分别记为CS2、CS3、 CS5、CS7。定性评估4组图像的LSA显示质量,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LSA总数、最长LSA长度及血管边缘锐利度。采用Fried- man检验及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基于CS2、CS3、CS5、CS7的图像采集时间分别为 6 min 3 s、4 min 8 s、2 min 35 s、2 min 3 s。LSA显示质量评分,CS2、CS3明显优于CS5、CS7(P < 0.05)。LSA显示数目,CS2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 < 0.05),而CS3和CS5之间、CS5和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A显示长度,CS2[(3.47±0.29)cm]> CS3 [(3.22±0.29)cm]> CS5[(3.00±0.33)cm]> CS7[(2.69±0.32)c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管边缘锐利度,CS2优于其他加速因子,CS3优于CS5、CS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S5、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两倍加速因子的高分辨率CS TOF-MRA在临床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可以提供较好的LSA图像,该技术为临床采用3.0 T磁共振检查及研究LSA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