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膜局限性纤维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2008年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局限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结果:12例均为单发性病灶,右侧7例,左侧5例。其中最小1例直径约3cm,3~10cm的4例,10~15cm的3例,4例大于15cm。12例X线平片均见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肋骨及椎体的骨质破坏征象。CT平扫见病灶与胸壁紧密相连。较小病灶密度均匀,境界清楚,大病灶内可见斑点状低密度坏死区,但其边界光滑,相邻组织受压移位。CT平扫中12例病灶的CT值平均为33.4±5.7HU,而周边肌肉的CT值平均为52.9±6.2 HU,经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P=0.0367(P〈0.05)。3例增强扫描见病灶中等度强化,坏死区不强化。2例行MRI检查,T1WI见病灶呈类似肌肉的稍低信号,T2WI为与肌肉相似的等信号,坏死区为高信号。结论:局限性纤维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MRI均可显示其病变的范围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1—24日130例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130例中15例(11.5%)患者HRCT无异常。肺内阴性表现组年龄明显低于肺内阳性表现组(P=0.011),而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115例患者中,病变累及左肺9例(7.8%),右肺13例(11.3%),双肺93例(80.9%)。37例(30.4%)右肺上叶受累,54例(47.0%)右肺中叶受累,90例(78.3%)右肺下叶受累,46例(40%)左肺上叶受累,83例(72.2%)左肺下叶受累。病变呈单发病灶18例(15.7%),呈多发病灶23例(20.0%),呈弥漫病灶74例(64.3%)。病变分布于胸膜下61例(53.0%),支气管血管束2例(1.7%),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52例(45.3%)。100例(87.0%)患者CT图像上可见片絮影,72例(62.6%)可见磨玻璃影,58例(50.4%)可见索条影,20例(17.4%)可见实变影。104例(90.4%)患者CT图像上包含2种或2种以上征象。病灶中合并空气支气管征19例(16.5%),“铺路石征”9例(7.8%)。纵隔窗图像上观察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5.2%),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影像主要表现为累及双肺、沿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病灶。除片絮、磨玻璃、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和“铺路石”征外,病灶内索条影出现比例较高,可能提示病灶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12例实性神经鞘瘤和27例脑膜瘤的 DWI 图像,逐层勾画肿瘤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OI),得到肿瘤的平均 ADC 值(mADC)。同时以脑干 mADC 值为参考,计算得到肿瘤/脑干 ADC 比值(ADC ratio, rADC=肿瘤 mADC值/脑干 mADC值)。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之间的 mADC 和 rADC 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mADC 和 rADC 值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mADC和 rADC值均明显高于脑膜瘤(mADC,P=0.001;rADC,P=0.002)。以 mADC=0.994×10-3 mm2/s 作为诊断阈值,鉴别实性神经鞘瘤和脑膜瘤的价值最优[曲线下面积(AUC)0.917;敏感度92%;特异度89%]。结论 MR DWI对桥小脑角区实性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鼻咽癌放疗前后的MRI图像,观察放疗后腮腺及颌下腺体积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基于轴位T2W压脂图像,逐层手动勾画各唾液腺边界,以面积求和法获得各腺体体积,计算放疗后首次随访(3个月)、1年及2年的唾液腺萎缩率。采用配对t检验对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进行比较。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随时间变化(3个月、1年、2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检验。结果 1放疗后3个月患、健侧腮腺及颌下腺萎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侧及健侧腮腺萎缩率均明显大于颌下腺(P均0.05)。2放疗后3个月、1年及2年患、健侧腮腺萎缩率均逐渐减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健侧颌下腺萎缩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腮腺体积下降较颌下腺更加明显,患、健侧唾液腺体积变化无明显差异;长期随访显示腮腺体积呈恢复趋势,而颌下腺体积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图像中病灶钙化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58例(90个结节)的病例资料.58例术前均行甲状腺CT平扫和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经术后病理证实,并依此分为恶性结节(A组,21个结节)和良性结节(B组,69个结节)两组,比较两组病灶钙化的形态、数目及位置.结果 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率为61.9%(13/21),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21.7%(15/69)(P<0.05).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灶形态相仿.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发生在结节内部的占52.4%,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的8.7%(P<0.05).结论 与良性结节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率高,且钙化多出现在结节的内部. 相似文献
8.
吴飞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6):162-165
目的 探讨熏眼与按摩治疗干眼症的持续护理改进对策.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中药熏眼与睑板腺按摩治疗的干眼症患者1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持续护理改进对策.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干眼症的复发情况,以及护理满... 相似文献
9.
CTA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多排螺旋三维血管成像(CTAO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脑血管病变CTA3D。其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3例。使用西门子Volume-Zoom4排螺旋CT机,层厚1.25mm,螺距4~6。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18-22s。数据重建在3D工作站用实时三维(RT-3D)及容积显示(VR),有的亦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等。结果19例颅内动脉瘤,经MIP、VR及RT-3D等成像,均立体、直观地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瘤颈的部位和大小,瘤体直径最小5mm,最大为3cm。3例动静脉畸形显示其部位和范围,3例介入栓塞术后可见瘤体栓塞的程度。在三维成像中,MIP显示图像较好,VR更佳。结论脑血管CTA3D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 nance angiography,TOF-MRA)技术对脑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的显示价值,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3位健康志愿者,每位受试者采集4种不同加速因子系数(2、3、5、7)的CS TOF-MRA图像,分别记为CS2、CS3、 CS5、CS7。定性评估4组图像的LSA显示质量,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LSA总数、最长LSA长度及血管边缘锐利度。采用Fried- man检验及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基于CS2、CS3、CS5、CS7的图像采集时间分别为 6 min 3 s、4 min 8 s、2 min 35 s、2 min 3 s。LSA显示质量评分,CS2、CS3明显优于CS5、CS7(P < 0.05)。LSA显示数目,CS2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 < 0.05),而CS3和CS5之间、CS5和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A显示长度,CS2[(3.47±0.29)cm]> CS3 [(3.22±0.29)cm]> CS5[(3.00±0.33)cm]> CS7[(2.69±0.32)c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管边缘锐利度,CS2优于其他加速因子,CS3优于CS5、CS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S5、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两倍加速因子的高分辨率CS TOF-MRA在临床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可以提供较好的LSA图像,该技术为临床采用3.0 T磁共振检查及研究LSA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