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从1958年开始,组织专业队伍对本省鼠疫开展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对各地鼠疫流行史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鼠疫疫源检索。经过近40年的艰苦不懈努力,截至1977年,在全省86个县(市、区)中,用细菌学方法判定鼠疫疫区县9个,分离出鼠疫菌1202株,确定以喜马拉雅旱獭和阿拉善黄鼠为主要宿主的2种类型鼠疫疫区,面积近113万hm~2(前者约106万hm~2,后者约6.5万hm~2)。但是对甘肃的自然景观和已获得的鼠疫流行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笔者认为目前要说甘肃鼠疫疫源地已基本查清还为时尚早。除已判定的9个疫区县 相似文献
2.
中华预防医学会甘肃分会地方病专科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月6~9日在兰州召开。共征集论文107篇,其中有93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反映了甘肃省近几年地方病防治和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ELISA,GICA和IHA(RIHA)3种方法在疫情处理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其在快速诊断方面的作用。方法对2起疫情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A,GICA和IHA3种方法检测鼠疫F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2.9%,2.5%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8,P〈0.01)。结论在疫情处理过程中,同时使用ELISA,GICA和IH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其结果快速、准确、可靠,既能快速判定疫情,又能及时发现感染者,对迅速判定疫情和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均能起到很好作用。RIHA检验方法所需时间短、敏感性好、准确性高,是早期、快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染疫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历史上有关鼠疫流行史记载较少。据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院藏医扎喜嘉木措从藏经中查录,旱在1754年,今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曾有人间鼠疫流行。1954年在青海省贵德县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首次用细菌学方法证实了该疫源地的存在。其后,甘肃的夏河县(1959),西藏的仲巴县(1966),新疆的和田县(1973)相继发现了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0余年来,在青海、甘肃、西藏、新疆4省(区)和有关省(区)医务工作者的共同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东经92°13'~108°43',北纬32°31'~42°47',东西长约1 305km,南北宽约500km.全境分为6个自然景观区(类型),即:陇西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干草原、半荒漠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干草原、半荒漠区;陇南山地中山森林、草原区;甘南高原、峡谷高寒草甸草原、草原、森林及森林草原区;祁连山地高山山地草原、森林草原区;河西走廊半荒漠、荒漠草原、戈壁荒漠区.相邻各区间相互移行,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变化明显,动物种类繁多.甘肃境内已证实存在10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的宿主或携带者动物共计96种,其中家畜、家禽15种.由于目前对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兽共患病的概念尚难明确界定,一些习惯上称为人兽共患病的疾病如布鲁氏菌病、包虫病等都有野生动物宿主,因此本文将这类疾病统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研究我国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分型。方法 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DFR(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DFR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17株甘宁黄土高原疫源地鼠疫菌株共包括3个基因型,即7、11和13型。7、11和13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9%(1/17)、5.9%(1/17)和88.2%(15/17)。结论 我国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主要为13型,而且13型是该疫源地鼠疫菌所特有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甘肃鼠疫疫源不明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提出防控对策。方法以自然地理景观和宿主动物为指标,分别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构成条件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研究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甘南高原疫源不明区应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中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没有发现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迹象;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不存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很可能也不存在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甘南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建议采取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控制策略;中部黄土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防控对策主要以防止历史疫区的死灰复燃,以及周边旱獭疫情的传入和波及为主;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鼠疫防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周边长爪沙鼠疫情的传入和波及。 相似文献